剛學拳的時候,就是只會基本不會招式的那個時候,
靜坐曾經坐到定神歸一的狀態,
也就是全身的氣機連結成一個,身體像是沒有了,只剩下神識,
所以我一直覺得凡人修仙傳有若干跟練拳相類似的過程,
那個時候很有趣,只有老師相信我描述的情形,
老師甚至跟我說,因為我很年輕就練,而且很認真練,
所以可以練很快,
我後來好奇99式的那些前輩們練出來的東西,
原來他們個個都是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練(還練到八、九十歲@@),
所以我覺得練拳真的是越早練越好,
我後來開始學招式之後,也把靜坐的這個狀態放到了拳架裡面,
因為後來很習慣了,所以才會有時發生瞬間放空的狀態,
因為這種狀態很吸引人,
他就是整個全身的氣連結在一起,而且是全部連結成一個,
那個時候已經不是在用眼睛了,而是大腦前額的地方,
凌晨行氣的時候,兩側腰際是跟丹田連結在一起的,
丹田又跟膻中以下的位置連結在一起,
這個時候確實像燭火甚至爐火,
但薦椎開始行氣的時候,全身的氣就開始轉換成清涼,
我覺得這個跟我們練拳的時候長期使用髖關節打拳很有關係,
因為不練到薦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常常覺得跟誰像不像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最早年,因為有的人跟老師的觀念不一樣,
他們會強調像不像老師,老師會強調不要像他,
為了這個像不像,我就去找資料,
比方說閃通背,我看了幾乎所有陳發科學生的影片
(據說田秀臣跟最久也最像中老年的陳發科),
我也看了陳氏太極拳圖說,其實書裡的圖跟現在的人打的完全都不像,
所以現在誰說像不像,我都覺得他們很吵XD
看書看影片找資料,這些我早年早就都試過了,
我後來把這些都簡化甚至淘汰了,
我覺得把時間用來練拳更有實益,
但是陳氏太極拳圖說的文字中,確實有一些是可以參考的,
比方說閃通背,他裡面描述走的路線,確實跟我們不太一樣,
我早年看的時候也覺得奇怪哪有可能氣可以跑這麼快,
但我現在必須很老實的說,氣真的就是這麼快@@
有些東西你要去練出來,實際去體驗了,
而不是只是看那個文義,
因為跟你理解的文字可能是兩回事,
其實各縣市很多人都跟我提過很困擾跟誰像不像這種事,
我都會告訴他們,不要去替這些人煩惱,那是他們自己的功課,
不要把自己陷進去,就不會受影響,
越是想掌控,其實什麼都掌控不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
把自己的功課做好就好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