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4年先加入協會,隔一周再到場地,
因為我本來就是在網路上看到老師的38式,
找老師的名字來跟老師學拳,
老師那個時候哪有什麼知名度,
所以老師想也不想就直接叫我到總場,
場地的人那個時候不到5個加入協會,
他們是到2007年的時候,才整個大批加入陳氏協會,台中市又更晚,
所以我加入這兩個會的時間都比場地的所有人都多出不少,
所以每次最資深的都是我,最早拿到什麼證的也都是我,
可是那些不是我自己主動的,我只是很剛好而已,
場地比我資深的也不超過三個,頂多就是多半年或一年,
我也不知道這個有什麼好計較的,
每次看他們的話題不是講拳而是在講這些,我都覺得很無聊,
不是在玩手機,就是想趕快去旁邊練拳,
其他年資比較少的就只好比年紀,我都很想翻白眼,
我覺得我的人生重點從來不在這些事情上,
而是人跟人之間的情誼,
不過我想算了,價值觀不一樣,想法也會不一樣,
別人怎麼想,我管不著@@
所以每次他們在計較這些東西的時候,我都會覺得,
不就是早學晚學,不就是早加入晚加入,跟練拳有什麼關係?
心思都在這些上面,真的很浪費時間,
有時間劃定階級,為什麼不去練拳?
年資久不久,重在跟老師的緣份比較深,
不是拿來人讓人尊敬炫耀的,
要什麼頭銜,都讓給你們吧,我本來就不需要,
老師就算是自己的學生,對自己年紀大的也都是稱師兄師姐,
場地的人早期乾脆直接稱呼老師名字,
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場地的人也很白目,
還要我告訴他們當學生的直呼老師名字是不對的,
所以我一直很不欣賞老師這種溫良恭儉讓的待人方式,
因為人是要教的,你不教,他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