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老師教一套拳,不管我有沒有學過,我就是重頭學,
從頭學的意思是就算招式已經滾瓜爛熟,也重新修正自己,
我從來不會覺得這套拳我學過了,我會了,我可以不用聽不用學,
我的學習從來不是這個樣子,
招式動作我自己可以練,我學的是老師的髖關節結構,
學習怎樣在招式運行之間,讓身體的結構跟招式搭的好好的,
練拳的人很少會想要好好去認識自己的身體,
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招式上面,所以很急是很正常的,
學很急,打很急,
如果遇到比賽,注意力就會換成在技巧上,
還是很急:p
這個急跟速度沒有關係,卻跟忽略自己身體結構非常有關係,
所以一開始陳氏都是從老架開始,
他的發勁少,速度慢,重心轉換也比較多,
他讓你從這個75式的過程當中慢慢的去了解我們的人體結構是怎麼樣的細緻,
這跟你對骨骼的知識沒有關係,卻跟你對時間空間的掌握很有關係,
因為人體的結構很複雜,不是你有了相當的知識就會協調很好或很靈活,
因為那都是練來的,
我們的人體結構有一些書本上沒有辦法完全描述的東西,
他甚至有很多跨領域的東西,比方說流體力學,
可是很有趣的是,拳架的練習中可以把這些跨領域的東西發揮的淋漓盡致,
越練越會覺得人的知識真的是非常的有限,
所以老師常說拳越練會越謙虛,因為那就是個無底深坑,
當我們越有耐心在拳架中認識我們人體的結構,
我們才會發現一開始的工整如此重要,
我們才會發現有結構才有順勢,
所以我們的練法中招式在練修正結構而不是技巧,
當我們清楚認識我們的身體時,我們的心就會開始緩和下來,
跟速度沒有關係,而是享受每一個當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