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雲老師,中興大學理學大樓場創場老師,作為她的學生,站在觀雲的角度, 紀錄並交流分享用生活練拳,用拳學生活的學習過程,本場練習時間為週一至週六早上6點至9點(夏季7點半至9點移至土木環工大樓)
外頭下著雨,澄心滌慮特別好,
我喜歡每天晚上睡前都做一個回顧,
今天場地表演完去南庄老街,
貞敏、美智、淑芬、洋華、麗均、佩怡一家、
不知道是不是昨天練比較多起式跟金剛搗碓的關係,
凌晨3點腰椎的地方就開始行氣,很快的就往上擴散到胸椎,
昨天下午請假去配眼鏡,備用的眼鏡實在是太重了,
時不時會從鼻子滑下來,打拳實在很不方便,
今天老師開始教陳氏精要18式,這原本是老師週日在陳氏總會9-11月的教學,
因為場地的人報名很多,週日場地可能會容納不下,
老師今早上課的時候,落英隨風飄搖,
那是一幅很美又讓人心神蕩漾的畫面,
上週日本阪野老師來的時候,
老師已經教了陳氏18式的起式及金剛搗碓,
打拳的時候,
肌膚表層像有一層薄膜(這就是我們講的張力,而不是垮掉的),
寫文章寫習慣的人通常文字洗鍊,
我們也常常可以從拳打久有練出東西的人講出來的話中,
我剛學拳的時候,有時候會聽到老師說我當天的氣不大對,
我後來就會去找原因,
我在工作上非常強調面對問題,
我在學習的時候也喜歡面對問題,
場地一個新生非常有禮貌,他總是第一個到場地,
看到老師一定說早安,而且都是鞠躬敬禮,
老師今天示範了陳氏太極劍鷹熊鬥智到鳳凰點頭,
跳躍及發勁的部分,一遍又一遍帶大家練了無數次,
早上我跟老師在打新架跟陳氏太極劍的時候,
場地很多人都有看到,
這是去年的今天寫的:
老師早上講的,是混元樁的一種,
練拳之後,我很少靜坐,
因為兩種氣機引動不太一樣,
週六聚餐的時候,師兄姐聊起辦公室一件事,
我當下LINE給同事了解,
先講兩個故事,
國中剛入學幾次國學測驗後,國文老師就把我叫去,
老師是個很重然諾的人,
他也希望學生跟他一樣做一個守信用的人,
早上練拳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前天做的測試,
就稍微注意一下我的呼吸到底在打拳時是怎麼進行的,
有人告訴我,他曾經在一場比賽被我打很低分,
他一直記到現在,
老師是一個很善良的人,
無論經歷過什麼,他對任何人事物都沒有恨意,
昨天在台北體育館附近其實很難找到適合練拳的地方,
這大概是土地高度使用不得不然的結果,
從台北載老師回來後,
我就突然想到,
凌晨行氣,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把身上的桎梏衝散,
深深覺得,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練得很好,
師兄邀老師去新社看他的新居很久了,
剛好今天日本阪野老師帶學生來,
挺剛好的,這集凡人修仙傳剛好都在講心魔,
因為人騙不了自己的心魔,
我記得去年當選績優時,
後來到大辦公室去受獎時,
今天老師複習了陳氏太極劍所有發勁跟震腳,
我其實都沒有很強烈的動機,
凌晨還是照常行氣,
但是我今天玩了點別的@@a
我們的練法,透過基本及拳架產生氣機引動現象,
再繼續透過拳架練習自然產生行氣現象,
從早上到中午,陸陸續續,
場地的人知道我沒有上到老師早上的課而搥心肝,
場地的人跟我說,我去上班之後老師有繼續教老架一路的起式喔,
我就說好好喔,我都沒上到~.~
我今天早上看王陽明的訓蒙大意,
以前的人的學習方法跟教育方法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今天早上我事先並不知道日本阪野老師帶學生來場地交流,
我其實沒有在管場地的事XD
我有一個很好的老師,
其實已經十幾年他都沒有很認真的看我的拳,
早上幫老師聯絡時,
我回想起一些始末,
老師今天複習陳氏太極劍,
我們在拳架器械的練習,練到筋肉的感覺沒有了,
一早起來,把老師昨天的話又想了一遍,突然就想明白了,
覺得老師講的真的很有道理,覺得很開心,
今天老師在修正場地的人劍指,我就說這是瓦龍掌,
老師阻止我說下去,我後來問老師為什麼,
因為我現在比較少練器械,
幾年前我會拿年輕時刀的比賽影片給新生參考,
昨天晚上老師告訴我,他有點不想教了,
學生不認真,實在教得意興闌珊,
我們練拳的過程常常要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門檻,
心為令,
今天看到一個學員的臉,心裡有點驚駭,
我其實不太相信面相這種事,
如果叫外賣或去餐廳,我都很少給人家負評,
因為我覺得各行各業都很辛苦,
半夜有爬起來打兩趟拳,
因為整個晚上到凌晨都在行氣,
陳氏拳架的發勁因為速度很快,
所以一些沒有練習過的人有很大的誤解,
剛午休的自然行氣,就像遇雨暴漲的溪流,
量大充沛,湍急奔騰,
我記得很多年前場地有位學員很喜歡在場地教人,
幾個學員被他弄到頭暈,
其實我覺得很多人練了很多年都有練出來,只是沒有講,
我是真的覺得這些人有練出來就要去講出來,
我本來剛剛在寫震腳很輕鬆,
根本不可能會受傷的方式,
我昨天下班後的這種練習,今天起來,
身體沒有任何的負擔,照常行氣,
我常常發現很多人對自己的老師都是非常尊敬的,
我覺得這點我就非常的欣賞,
昨天連續練了1000次絞劍,500次點劍,
還是因為老師要下課了才停下來,
陳氏的拳架中有很多的轉折是因為要練習身體力量的引進落空,
如果去看過陳小旺老師現場的示範,
我常跟場地的人說,練很多遍是因為要練到想都不用想,
如果連拳架的熟練度都沒有,
幾年前我跟場地的人講老師靜坐的法門,
老師不是沒講過,只是他們沒有搭配練拳,
今天早上跟老師打99式的時候,老師問我為什麼今天打沒有掤勁,
我不好意思跟老師說這個音樂我快要睡著了~.~
老師教的基本裡面,有靜坐跟站樁,
每個老師教的入手法門都不可能一樣,
老師這兩天犧牲自己下午休息的時間,
請場地的人來團練8/31劍的表演,
沒有學招式只練基本經過半年後,
老師開始教我老架一路,
以前場地的人被我調拳其實過程很痛苦,
因為不是勤練而已,還要頭腦靈活,
我早上忽然想到學習觀念不同就會導致學習方法不一樣,
我看書從來沒有在背的,
金剛搗碓,一開始我們在學習如何把身體的重心平均分佈到腳底,
但是接下來就要透過拳架的不斷練習,
老師在教拳的時候會有一些練習上入手比較好理解的東西,
就是平圓跟立圓,
上次從人中有類似水珠滑落到兩齒之間的行氣,
一直到現在都持續,
老師常說,學拳要有恭敬心,
對拳要有恭敬心,對老師也要有恭敬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體的行氣從點線變成面,
今天午休的行氣,是很多面連貫起來的,
場地最近要配合一些表演跟比賽,
因為有很多的新生也要一起下去,
我今天只有告訴場地現在負責調拳的教練大概的規格,
我沒有去調賽員,連跟賽員講話接觸都沒有,
我跟老師學拳的時候,是跟姐姐一起來的,
姐姐做事比較沒有耐心,對什麼事情都有興趣,但容易三分鐘熱度,
我跟老師學拳滿1年時,大概民國94年,
我那個時候一個禮拜跟老師學一次拳,
我覺得關於38式的講習,
真的有可能執裁陳氏太極拳的裁判都最好去上一下,
我覺得換另一種講法可能比較好理解,
行氣在身體的其中一種現象就是人可以很明顯感知的血液循環,
市運兩天遇到幾位99式資深的老師們,
他們都跟黃裕盛老師學習超過40、50年,
我覺得換個方式表達好了,
我做任何事情,包括讀書、工作、練拳都不喜歡被既有的知識限制或框架住,
關於練拳,我自己是透過練拳去感知骨頭的結構,
而不是先去研究骨頭有哪些成份,哪些名稱,位置在哪裡,
透過練拳產生骨頭滑滑的現象是很自然發生的,
只是需要時間,更需要透過練習,
有一次董老師請我跟老師吃飯,
一早在電梯遇到同仁,我跟他說氣色不錯,
他說現在都早睡,
老師常說,拳從打出來的當下就已經過時了,
意思是人不可能永遠待在原地不動,
今天午休的行氣讓整個腹腔及附近的脊椎的骨頭都滑滑的,
因為肉的感覺沒有了,所以好像是被束帶圈起來一樣,
現在的比賽生態跟以前比起來不太一樣,
有的裁判會很在意你有沒有來讓我調,
我後來發現,職場上在處理事情是比較理性的,
太極拳的領域有些在看拳方面,
我有時覺得很奇怪,
有的練拳的人不把時間花在怎麼樣讓自己的拳更好,
我一直很好奇,
為什麼老師在人群裡不太容易受到各色人等影響,
老師早上講磨盤式,
後來我發現其實拳是怎麼練,劍就是怎麼打,
我一直相信,人的心要正,
因為什麼都會有因果,
老師今早告訴場地的人,
跟他學拳不是只有學招式而已,
◎114年(8/9-10豐原瑞穗國小體育館)臺中市第十五屆全市運動大會(太極拳)本場學員參賽成績
我後來漸漸有點明白,
為什麼老師答應選理事長之前,這麼多人勸老師不要接,
昨天跟老師吃晚飯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什麼,
就做了一個摟膝的動作,
這兩天市運,場地的人我給分跟其他裁判比起來都不是很高,
其中一個嚴重失誤還是我去抓出來的,
今天遇到一些99式的資深老師們,
因為我早年在豐原上班,每天上班都會路過黃惠美老師的場地,
我跟老師剛學拳的時候,
常常注意到如果老師跟謝老師一同出席飯局,
我常跟場地的人說,比賽的名次並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我們在練習過程中身體的質的提升,
老師是一個很客氣的人,
場地的人只要被哪個教練調過,就會說那是那位教練的學生,
最近協會要辦推手套路的講習,
我剛好在豐原就請教了廖淑真老師,
凡人修仙傳有提到一些境界,
目前的劇情提到的是煉氣、築基、結丹、元嬰,
老師今天早上教磨盤式,效用類似合太極,
飛身跳躍是外磨盤,老師到7:16開始講內磨盤,
很多基本的東西,老師都是一大早教,
後面才開始講招式,
早上老師講了陳氏太極劍的鷹熊鬥智,白猿獻果到韋陀獻杵要注意的身法,
很奇怪,打一打就開始開筋骨,
一個學員剛剛向我傳訊息,講了團練如何如何,
我第一個反應是他傳錯了@@
我剛進入現在工作的這個領域時,隔年開始學拳,
在辦公室是新手,在場地也是新生,
20250921指定推手對練&陳氏太極講座系列(一)
上午9:00-12:00指定推手對練
一開始學拳的時候,沒有人是沒有缺點的,
所以只要在團體中,老師看到就會提醒,不限於特定人或特定少數人,
老架一路中,一個動作並不是一個招式,
而是好幾個動作組合成一個招式,
我放影片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我多好,
老師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拳學的越久要越謙虛,
老師在場地跟團體一起打的時候,我的感覺是他沒有很認真打,
因為如果跟他在外面的表演,還有早上跟我兩個人一起打的時候,
場地的新生常常喜歡嘴巴開開的,
我都會跟他們說,嘴巴常開,任督不能順利銜接,
這是2008年的掩手肱拳及纏絲勁,
我學拳滿四年,也是最後一場比賽,
新架是老師想都不用想就能打的拳,
因為那是老師陳氏太極拳最早學的拳,
我每天早上都是4:00直接從床上跳起來的,
我中午休息都是到12:48,時間到了我就起來,
昨天看華山論劍-東邪西毒,
講的是黃藥師及歐陽鋒兩人結婚生子前的故事,
練拳的時候筋骨開,是包含頸椎的部分,
也就是頸椎跟頭骨之間的空間,也是要鬆開的,
我一直認為練習拳架的過程有筋骨全開的效果,
剛開始學拳的時候,我曾經不明白為什麼老師講打拳的時候內外氣會交換,
剛剛連續打完8趟老架一路75式,
我其實在寫這些幾趟的時候,並沒有把基本寫進去,
老師說他的兄弟姊妹、姪子姪女,沒有一個人想要練太極拳,
所以一個東西再好,你如果不想練,也不要勉強,
最近老師在講陳氏太極劍的韋馱獻杵,
我很喜歡去寺廟,特別喜歡看那些菩薩的雕像,
一個學員的女兒寫了一張書法給老師,
他母親要她跟老師合照,
早上上完課要離開場地的時候,
我問一位之前因為比賽受傷的學員膝蓋有好一點嗎?
我打拳的時候其實非常不喜歡有人在旁邊看,
也非常不喜歡有人打擾,
老師在今年的時候就告訴我,我可以不用幫場地的人調拳看拳,
一開始場地的人也有不能理解,甚至苛責我為什麼不能像老師那樣,
我剛學拳的時候,一個禮拜就產生自發功現象,
老師告訴我要讓他停下來,不要讓身體亂動,
我覺得這陣子的行氣,跟以前有點不太一樣,
丹田一下子連結到十隻手指跟腳趾,速度非常快,
陳氏太極拳有很多難度很高的動作,
他需要在筋骨非常放鬆的情況下才有辦法做出來而且不會受傷,
每次比賽完,
我看到場地的裁判忙著跟場地的賽員解釋為什麼給他們這樣的分數,為什麼給他們扣分,
早上打了3趟老架一路75式,打拳很舒服的原因是在於,
透過打拳骨頭會產生滑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