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修仙傳有提到一些境界,
目前的劇情提到的是煉氣、築基、結丹、元嬰,
他們的修練方式跟練拳很不一樣,但有一個很類似的地方,
就是練的人只能看見跟自己相同或較低階段的人屬於哪一個境界,
我覺得練氣的人應該都有遇過類似的情況,
就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可是像我同事這樣可以很精準的講出我跟老師的階段落差,
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早上跟老師打99式跟老架一路時,我想起同事的分析,就稍微修正了一下,
果然是不太一樣的,
但一般人其實很難說出是哪裡不一樣,
這點讓我覺得很好奇,
老師也常說他教的不一定是唯一正確,他只是把他會的教給大家,
不照他的方式練也沒有關係,
但我一直認為老師的境界其實就是我一個練習的方向,
我最近看老師2013年的影片,以前看不懂的,現在比較能夠看出來一些端倪,
所以後來覺得我跟老師的落差至少差了12年以上(如果以我跟老師目前的拳架階段來說),
而且是單純就老架而言XD
所以我一直認為,
關於一些傳統的文字敘述,以前的人並不是有意遮掩,
而是程度到了之後自然就能看得懂或體會,
程度如果還沒有到,太過勉強或刻意不見得是好事,
望文生義對練習的人來說反而會是比較安全,
學習的路上每個人的體會都不會一樣,
我因為覺林菩薩偈文字很優美而去看了華嚴經,
講的其實不是世界,而是三千大千各類修行法門,
看了就很難停下來,
每一個人打的拳也是一樣,法門不同,體會也不同,
只是我們看的是修正的歷程及軌跡,
那都只是一種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