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20251029先求工整,再求緊湊

 今天老師在跟場地的人講比賽的事情時,

我跟老師說場地的賽員拳架工整度不足,

老師後來就勸勉所有的新舊生在陳氏18式的學習進度上要特別留意把招式動作做足,

先求工整,再求緊湊,


這是因為場地的人他們是現在或這幾年才開始跟老師學拳,

如果平日沒有來上課,很難從老師的示範中看到清楚完整的動作,

不論場地的其他任何人帶領,或者看網路上的影片,

都不可能像老師現場的示範及解說那麼清楚,

因為影片拍攝的角度是死的,場地其他人的理解也不可能跟老師一模一樣,

再加上老師年紀越大,風格越內歛,

沒有現場看及聽解說很容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要修正自己就會有很多的障礙,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只想學老師的上半身律動,

完全忽略下盤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個下盤每個人都不一樣,

理解會不一樣是因為沒有實際去練,

不可能會知道自己跟老師的差別在哪裡,

只是看沒有練就會以為自己打的跟老師一模一樣,


然而實際的真相往往是,沒有誰會跟誰打的一模一樣,

所以老師在我一開始學拳的時候就很清楚明白的告訴我,

打拳不要像他,

因為學習的方向流於外形的模仿,要往裡面走就非常困難了,

因為沒有機會可以覺察自己的問題,自然沒有修正自己的可能,

只能一直不斷的改外型的動作,

而忽略身體的結構跟拳架之間的關聯度,


尤其工整的過程還沒有經歷,就直接跳到緊湊的外觀,

打起來就不會很自然,

因為跳過了很多重要的過程,

尤其覺察自己,逐步修正不必要的圈圈的階段,


學習需要很多的條件,但有一些條件是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的,

歷年每一批的賽員都有聽我特別提醒過他們,

太極拳界年齡都偏大,

但要認清楚自己是靠體型年紀還是其他跟拳架不相關的因素,

如果高度依賴這些練拳以外的東西,終如過眼雲煙,

因為永遠不是自己真正練出來的,

尤其體型還有年輕,一山還有一山高,

不如好好的實在的把拳練好,


因為沒有攀比,就不會有爭勝,

放下一切,學拳練拳何等自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