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老師講的是老架18式的斜行,
但他事實上是新架拗步斜行的一半,
也就是他也是招式精簡後相對不完整的招式,
這招對初學陳氏的人來說會有點難度,
因為新架的動作,髖關節要非常的靈活,
否則很容易只是動上半身或者只是動肩膀,
而髖關節要靈活,要先從纏絲勁開始練,
這是很重要的練習過程,否則很容易上下不相隨,
也就是下盤的勁送不到末端,
不是太用力就是整個垮掉,
陳氏很強調末端的掤勁,這是纏絲勁練來的,
我剛學拳的第二年,老師就開始教我新架,
我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老師教什麼我就練什麼,
我從來不過問老師教的是哪一套拳,
老師講我什麼缺點我就改什麼,
學習時我從來不會有面子或情緒問題,
學習新架的過程,我確實是吃盡苦頭,
很多人問我老師以前很會罵人是真的嗎?我的答案是是真的,
但他會看人,可以要求他就會用很高的標準,
不能要求就會隨他去,
也就是不能要求的人老師的標準會越降越低,
老師教的每一動都要求的很嚴謹,
事實上新架的結構本來就要很嚴謹,
因為他要求的髖關節靈活度要極高,
所以他要求的基本也就是纏絲勁要非常的扎實,
否則強練會非常容易受傷,
所以老師遲遲沒有教新架,
是因為大部分的人並不清楚新架的結構嚴謹要求度很高,
第二個是新架要求換勁要很快,每一動都是在換勁,
所以並不是新架的招式律動快,而是他要換勁很快,
這個關鍵在髖關節的靈活度,
以上的要求都不是比賽或表演用,而是在練身體的質,
所以如果只是為了好看或拿高分,
強練出來的東西對身體是沒有實質意義的,
因為只是純粹的外型動作模仿,
敵不過歲月的試煉,
以上的條件具足之後,新架的練習效果就是筋骨全開,
關節之間的空間會完全張開,這就是張帆,
拉筋碰上新架是沒有什麼練習效果的,
老實練纏絲勁比較有意義,
我被老師要求最多、調最多的是新架,
那是整整20年結構高度嚴謹、細節精細要求的歷程,
每一動都練過成千上百甚至數萬次,
所以已經變成反射性動作,不假思索,想都不用想,
老師今天在講這招的時候,我是很開心的,
因為每一動的細節,都是老師曾經提醒過要注意的地方,
我都沒有忘記,變成身體細胞的一部分,
老師早上的課確實喚起我身體新架的靈魂,
那是每一次被嚴格要求下刻畫出來的,
我也希望場地的人不要怕被嚴格要求,
因為那就是成長的代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