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陳氏拳架,不但很少弓步,而且幾乎沒有直來直往,
這是因為髖關節的結構本來就不是直線,
他是有弧度的,
再加上陳氏採橫襠步,
所以他的移重心從來都不是直線,而是四正四隅,
所以陳氏在移重心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叫作襠走下弧,
所以陳氏傳統拳架是因為我們身體的結構而在招式上自然產生這些概念,
但如果我們拳架熟練度不足,身體結構是無法自然呈現的,
這些重要的概念也不可能自然產生,
進而陳氏拳架上會有一些字義上的誤解,
比方說,蹲低的情況下要襠走下弧跟身體自然結構是不太一致的,
要盪來盪去不是不可以,當然可以,
但概念上並不是陳氏的襠走下弧,
所以在條件沒有具足之前,呈現出來的就是有很多要修正的地方,
髖關節放鬆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會自然呈現而讓髖關節非常的靈活,
很多重要的現象都會連帶的自然漸進出現,
所以練拳的方向很大幅度的決定髖關節的靈活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