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陣子行氣都是從腰腹開始,
也就是膻中以下包括整個肋骨及腰兩側,到丹田及兩側,
這整個部位是一起的,而且是動態的,然後很快速的到全身,
我今天會特別寫這個是因為最近發現行氣的現象不是只有充電的功能而已,
他還有一個類似轉化的功能,
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跟人或人群近距離接觸,
人吃五穀雜糧,又有本身的習氣,
加上不良的環境和姿勢,氣呈現出來的身體狀況不可能每一個都很好,
接觸的時間越長,我們就很難避免不受影響,
人體在練拳後,沒有辦法走向清涼的氣,
一方面是心清靜不下來,
一方面是身體裡的濁氣沒有辦法提供一個良好適當排出去的管道,
所以整個人很難神清氣爽,
我後來發現行氣的時候,
可以把因為晚睡或中暑產生的燥氣相當程度的轉換為清涼的氣,
但是這個過程並不是一開始就會發生,
他需要一個歷程,
以前我在長途開好幾個小時車的時候,
後腰那邊會非常不舒服,
塞車等待的時間一直在又小又密閉的空間整個頭部也會非常不舒服,
可是現在開車的時候上面的位置都是在流動的狀態,
在經歷過很多年看過場地的人自己都沒有練出來就去教別人練氣之後,
我一直覺得,要教人練氣要很謹慎,
因為他後面的問題除了身體還有心態都要呈現一個不斷修正的狀態,
歷程才有辦法順利,
如果沒有辦法透過拳練出氣的時候,
老師在場地會教人如何體驗氣,
這個過程是非常嚴謹的,
因為有一個人是不能練的,他要在旁邊看著所有的人的情況,
如果有人出狀況,他要可以馬上處理各種的問題,
所以這種課程不是想教就教,而是要做好很多的準備,
一開始要先給他們基本的觀念,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然後實際操作的時候,要非常謹慎的觀察他們的變化,
尤其是讓他們的心態健全,
非常難見的特殊狀況還要把他們神識給拉回來,
最後是最重要的收功,這個過程才算是完整,
當然,那都只是一個過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