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雲老師,中興大學理學大樓場創場老師,作為她的學生,站在觀雲的角度, 紀錄並交流分享用生活練拳,用拳學生活的學習過程,本場練習時間為週一至週六早上6點至9點(夏季7點半至9點移至土木環工大樓)
老師今天早上告訴我,他年輕的時候跟我一樣很有原則,
對學生要求很嚴格,
我可以感知哪些人可能是有感冒的,
通常我都會請有感冒的人要記得戴口罩,但通常收效不大,
新架的招式中,拗步斜行之後就是閃通背,
光閃通背一個招式就有至少四個轉身的不同動作組合,
曬過太陽的衣服聞起來特別舒服,因為有陽光的味道,
我練拳的時候也特別喜歡曬太陽,
昨天中午其實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
九九總會跟陳氏總會的人看到我都問我有沒有便當可以吃,
當老師是很辛苦的,他除了要教學,
還要面對學生的各種習氣,
九九總會的生態跟陳氏總會不太一樣,
他們很多都是跟黃裕盛老師學拳4、50年以上,
我平常不愛說話的,也不喜歡攀緣,除非認識很多年,
昨天要不是老師把我叫上,我其實不太喜歡逐桌敬酒,
一早6:00,老師就開始教拳,
週日的課,比老師早到的人一向比雲觀還多,
老師前天開玩笑說場地的人打拳時不太像他教出來的,
昨天我就好奇看了一下,
我學生時代很喜歡買書,剛學拳時也喜歡買書跟光碟片,
那個時候就開始有大陸的光碟片,
午休的時候,夢見在場地打披身捶,
招式的每一動都非常的清楚,非常的仔細,
我們體驗人生的過程,沒有人是不受委屈的,
不需要因為受了委屈而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強,
陳氏太極練習發勁前,要做好一些準備,
其中一個就是合勁,
剛午休全身的行氣像是融合在一起,
卻又全身充電般流動,
這些是每天一早6點就已經到場地的師兄姐們^^
我們場地一般瓦龍掌的練習問題,
如果手勁太過,就是胯沒有放鬆的過程,
我們的身體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可能受到傷害的,
受傷的大問題在受傷後沒有把它處理好,
今天他們繼續練38式團練,因為律動很奇怪,
老師昨天晚上也是幫他們找音樂找到很晚,
我今天凌晨行氣走的是肝、心跟胃,
但他其實不是點或局部而已,而是立體的,甚至是深入進去,
秘書處中,我最感謝的是王嬌美副理事長,
他的身段很柔軟,人很低調,
同仁們出國或假日自己做小點心都很喜歡分享,
也跟我分享他們的旅遊、經歷、人生百態,
早上老師在看38式團體,然後說怎麼跟音樂沒有什麼關係,
我好奇的跑來看,然後說這個音感是天生的,
薛新華副秘書長是在台灣很多年的大陸配偶,
我覺得協會敢用他,在台灣的生態需要很大的勇氣,
我可以不用靜坐,不用站樁,
只靠練拳,行氣如斯,因為我們的練法就是轉胯,
攬扎衣中,瓦龍掌是因為拳架的工整讓氣自然到四肢末端並產生合勁,
並不是刻意捏一個掌型,也不是刻意把手腳伸得很長很寬,
早上跟老師打了一趟新架,
覺得跟自己打還是真的很不一樣^^
我剛學拳的時候,很喜歡玩,
可是協會的人不喜歡跟我玩,理由還很奇怪,
我知道目前主流不是這個,可是我真的是很多年看到很多人因為發勁受傷,
所以我覺得不管別人怎麼想,我都要寫一下,
長期早睡早起的習慣,
我的生理時鐘一到晚上8點就開始身體慢慢自動關機,
昨天老師從早上6點就開始教,到傍晚6點到家,
整整12個小時都沒有休息,
昨天陳玉棉老師帶了學生從新竹遠途來支持陳氏總會的活動,
劉育翎老師也從苗栗坐火車來,我看過他的很多次評分,
老師今天早上及下午都跟大家說,
他很感謝大家來聽他講,
今天是廖淑真老師給我一對一個別指導,
我們得先把自己陳氏打輪的東西放掉,先去感受廖老師餵勁,
我平常練的最多的是老架,
新架只有一早在跟老師一起打的時候才會練,
我每天都練纏絲勁,是在練身體的知覺,
這個知覺來自於順著骨骼的結構在肌膚表面自然形成一個會呼吸會透氣的薄膜,
老師今天講攬扎衣,我就一直只練這招喔^^
老師講解的時候,順便示範了一招掩手肱拳,
攬扎衣在練習的過程,如果眼睛能夠當下亮起來(不是眼睛大小),
就表示眼睛那邊的氣是順的,
陳小旺老師今年來台中示範打輪的時候,
我看到的是纏絲勁,是陳氏的拳架,
凌晨跟午休的行氣,已經不是一條兩條,而是整束,
午休尤其是後頸椎是從後面整個往上,
早上老師在複習攬扎衣的時候,
有特別提到這是一個肩靠勁,
早上老師講課時,同樣在要求場地的人對自己的動作細節要留意,
然後就問其中一個學員,老師對學生拳架有要求,
早上到場地的時候,我就跟老師說有一對新生夫婦,
一個是騎腳踏車來學拳然後再去上班,
老師最近對新生開始要求早到,
這是因為每一批的新生個性是不一樣的,
我一直不太習慣打輪以外的練習方式,
因為那跟我們拳架不太一樣,
當我們久坐的時候,很容易筋骨僵硬而限制我們的身體,
打拳在幫助我們開筋骨,
一大早因為早到的人不多,
老師先講38式的單鞭,
昨天一個新生比較晚到,直接就站到隊伍的最前面,
老師跟他說你怎麼可以把別人擠到旁邊去呢?
昨天辦公室同仁告訴我,他的家人現在失智症,
平常都要請外勞照顧,原來他家人已經83歲,
看了鐵血丹心幾集,有點明白為什麼被形容主角演成配角,
連續劇吧,沒有演技就只能看顏值,
我沒有寫到腰椎的行氣,
因為那是整個後腰椎以及銜接整個髖關節的銜接處,
今天看洪七公在講降龍十八掌最後三掌,
跟我們練拳還挺像的^^
凌晨醒來的時候,全身已經在直接行氣,
沒有哪個部位的發端,
早年,這些陳氏耆老們都還很年輕的時候,
大家感情都很好,有什麼活動就互相挺,
老師昨天在協會的課是7:40開始上到8:40,
但他也沒有忘記或忽略場地的人,
今天蔡安娜老師強調,
裁判獨立評分在判斷及思想獨立,
早上一查才發現,我昨天講的位置原來不叫氣海,
這個位置在膻中及丹田之間,
剛做完功課,心裡覺得很感恩,
梁綉金老師是一個很愛才又很大度的人,
今天人很多,我都喜歡躲在後面,
空氣好@@a
前陣子有提到每一個行氣的發端都有七情六慾的關卡要過,
因為每個行氣的發端都不會只有一次,
凌晨會陰發端後,以往會快速放射到四肢末端,
今天是持續而且強烈的以會陰為中心聚集,但卻不是匯入,
長期以來,場地比賽或表演的音樂都是老師找的,
早期沒有mg3的年代,他就是到商店試聽CD片,
人因生理結構而有七情六慾,
練拳的過程產生不同的行氣發端,
其實蓋攔式,我當初一開始跟老師學的時候,
老師教的是活步,
我今天看了一下場地的人練拳,
我後來在想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
一些平常比較晚到場地的人,今天就比較早到了,
我就笑說老師有講還是有差,
我在辦公室喜歡跟同仁一起成長,
無論資深資淺,他們對我的印象就是熱情,
我跟老師剛開始學拳時,
第一個禮拜後,腳底外側就不時一陣一陣暖流在跑,
老師今天持續提醒場地的教練,
當一個教練要比學員更努力練,
我剛學拳的時候,場地有一位常常出去比賽的師姐,
有一次他看到我在練拳,告訴我我的手很短,
老師今天早上又再提醒場地的裁判一次,
遇到任何比賽都不應該護航自己場地的人,評分要客觀,
老師今天早上講的是百會、列缺跟關元,
但事實上這是位置而不是勁源,
發勁是順勢養氣的練法,
所以如果不是腰胯鬆得非常快速,
我練拳時,行氣的發端一直是從薦椎開始,
我覺得這跟拳架的招式很有關係,
午休的時候,行氣的發端居然是脊椎最下方圓圓的骨頭開始,
行氣路線往下一個很清楚像牛角的立體三角錐都在連貫,
我從以前調場地賽員的時候,就常常跟他們提醒,
出去是要看看這個世界,是要讓自己視野跟心胸都更開闊,
昨天回程在餐廳吃晚餐時,
我去洗手間換衣服的時候剛好遇到場地一名平常很認真練的賽員,
◎2025年(9/7高雄市苓雅運動中心)高雄市第18屆全國太極八卦掌錦標賽本場學員參賽成績
◎2025年(8/9豐原)臺中市運動大會本場學員參賽成績
昨天到家的時候已經晚上9點半,
早上我還是一早就跑去場地練拳,
大概去年還今年的一次比賽,
場地一名很認真的賽員成績不如預期,
我早上請老師看場地的人錄的影片,
老師看完就理解為什麼我昨天沒有在遊覽車上表達任何想法,
今天看到一個打64式的選手下盤很不錯,
看得出來下了很深的基本,
我平常其實都是練老架,今天拜完好兄弟就跑去睡覺,
醒來本來要去場地練拳,突然想到打一下閃通背好了@@a
不知道是不是昨天練閃通背的關係,
凌晨的行氣從恥骨開始,清涼的氣開始跑全身,
我工作上常常要接觸辦公室的同仁,
我發現個性越樂觀越正向的人就算沒有在運動,
早上練完吃早餐的時候,老師跟我說了一些事,
我沉默了一下,然後跟老師解釋我沒有回答有兩個原因,
昨天到今天其實我應該中暑的,但是沒有,
反而今天凌晨行氣的時候,清涼行氣跑的比以前更快,
我高中的時候,學妹介紹我看金庸小說,
我覺得很好看,可是我沒想過練拳,
場地的人因為早上在團練,所以我還是到小角落去練拳,
打完發現一個師兄在我後面站樁,
我今天走了很多的路還有階梯,
聚會的地方在半山腰,這次辦的人被我們罵到臭頭:p
前幾天做了奇怪的夢,夢見兩個人幫我掃垃圾,
他們還給我一本書,一打開,每一頁居然都是福袋,
有一次,場地的賽員成績雖然不錯,
但我覺得他們打起來很奇怪,
老師今天看團體的時候,一個師姐忘招,
老師就聲音嚴肅起來,
小時候喜歡翻書,
但純粹是當故事書看,不太會寫,
老師當選理事長之前,
協會副總教練的制度需要同時兼具高級教練以及教練長的身份,
老師今天示範了倒捲肱的纏絲,
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通過腰胯同時纏繞到身體及四肢末端,
早上老師在看賽員,我在旁邊練完纏絲勁之後,
剛好老師叫他們再打一次,我在擦汗的時候就看了一眼,
我一開始學拳的時候,學老師學得很像,
不管神韻、手勢、動作等等,
昨晚遇到一個名字叫超然的人,
今早想起來就翻了一下超然臺記,
今天老師講翻身下劈,
其實這招調整了好幾次,
今天午休行氣比較特別的是,一直往耳垂及顴骨流注,
從髖關節內側流向到腳底,
我以前看滿漢全席,
我後來覺得以前的皇帝一個人吃那麼多道菜怎麼吃得完,
場地最近在密集團練,有個別負責的教練幫老師幫忙看參賽的團體,
原則上老師是不會插手各個教練的調拳,
那天一個師兄給我看一個影片,裡面是練習不用手起身,
我楞了一下,原來他們起身是需要用手的,
老師選理事長時,也曾希望我接理事,
我也都婉拒了,
學拳大約1-2年,老師開始教中脈,
脊椎開始很容易共振,但外觀是看不出來的,
老師其實以前週日是沒有在教的,
所以我們那個時候學拳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