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提到每一個行氣的發端都有七情六慾的關卡要過,
因為每個行氣的發端都不會只有一次,
所以如果只是強加意念不要去想他或强把它放下,風險會比較高,
我們的練法在經歷人世間的一些事件,
也就是從生活中去領悟拳架中的道理,
才有辦法把心境漸進提升到另一種層次,
而且變成一種不假思索的慣性,
所以這種過程,他變成不是將念頭強壓下來,而是從腦海中抽離,
也就是說他雖然會是一個記憶,但已經是在抽離的過程中變得非常薄弱,
所以可以在每一次行氣發端的時候,
輕而易舉的將這些雜念慣性的瞬間抽離或直接略過,
然後行氣才有辦法自然的繼續循不同的路線發展,
凌晨的行氣,我覺得要跟今天早上老師的課程合起來看,
很多的現象都不會是單一事件,
凌晨的行氣跟昨天凌晨及午休有點像,
同樣從會陰發端,聚到極致(我沒有用任何意念操控),
也是同樣的一縷雜念略過之後,循不同的路線,
一往薦椎到以下類似立體的三角錐,
一往後腰(都不會只是一個點一個線,而是擴散到整個面),
昨天提到的肚子兩側腰際的肉像跟什麼融合一樣,
今天他是沿著肚子開始由左而右繞圈,
這是凌晨的現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早上老師的課程是陳氏精要18式,
老師只教起式跟金剛搗碓,
一開始是講瓦龍掌及纏絲勁,
其實我不太知道為什麼有的人對瓦龍掌感冒,
纏絲勁練久了自然就會產生空間結構,
這個空間結構到末端就是瓦龍掌,
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都跟我沒關係XD
因為早上行氣現象的關係,氣海(20250915經談清雲老師指正此處名為中宮)是滿的,
我其實不太專去練丹田,因為我們根本不是這樣練的,
早上上老師的課時,這個氣海(中宮)的氣就是像漏斗又像水滴一樣落入了丹田,
可是氣海(中宮)並沒有消風,相反的他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
反而比較像是滿的多餘的才在一個時機點落下去,
而這個時機點就是起式跟金剛搗碓招式運行的時候,
所以我覺得有時候一些機緣,每個人是不一樣的,
而有沒有把握這些機緣,每個人更是不可能會一樣,
附帶一提的是,凌晨的行氣,有一個現象特別不一樣,
我的喉嚨的一個點突然在第三條路線,
也就是會陰往脊椎內側上方走的時候,
頸椎跟胸椎之間銜接的一個點突然像開了一個口,
就像打開一樣,我後來請教老師,老師說那是喉輪,
但他忘記那個穴道叫什麼,
其實我覺得那個也不重要,一個名詞而已,
知不知道對我也沒有什麼影響: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