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剛學37式的時候,老師示範了一個貓步的動作,
我後來覺得很有趣,
每次跟人說話的時候,我就會同時間練一下,
無論哪一種基本,我都覺得很有趣,
有趣的原因是因為身體是騙不了人的,
可是如果只是跟著,那就不是自己練,
那就一點都有趣不起來,
所以有時候不是真的聽不懂做不來,而是只是跟著做動作而已,
這樣是很難享受練拳時帶來的身體的快樂,
因為沒有從一點一滴的練習中有感,
那這些基本就會很枯燥無味,變成只是很單調的動作而已,
後面的拳架招式就更不用提了,
身體更沒有辦法從任何一招一式有感,
卻只能從不斷的學新招式新拳種或參加比賽表演來刺激新鮮感,
這兩種學習是完全不同的取向,
而我比較認同老師的原則跟理想,
從拳架中去自然而然產生那些所有拳經拳經的現象,
而不是削足適履,讓自己的身體因為學習而不舒服,
因為無感而不斷追求刺激來感到快樂,
練拳的人應該要常常感到快樂,
除非他的身體從來沒有因為練拳而感到快樂@@
我們的臉,我們的精氣神,在在說明了一切,
為什麼一個人每天都很快樂,為什麼一個人都不喜歡笑,
這不是很明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