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雲老師,中興大學理學大樓場創場老師,作為她的學生,站在觀雲的角度, 紀錄並交流分享用生活練拳,用拳學生活的學習過程,本場練習時間為週一至週六早上6點至9點(夏季7點半至9點移至土木環工大樓)
剛剛老師教海底撈月到仙人指路,
因為很多師兄姐第一次學劍,
這是陳氏太極的打輪,有定步跟活步,練的是八法,
我們拳架也是這麼練的,
陳氏太極的訓練過程,跟其他的拳一樣都是循序漸進,
主要有三個部份,而且彼此環環相扣,
柯杜瑞琴理事長是很傑出的女企業家,
長期對台中市的太極拳活動都很支持,
陳小旺老師7月來台的研習,報名的人數每天都很多,
應該很快就會額滿了,
陳氏太極的拳架有不少單腳轉身發勁,
這個練習的過程不能刻意去練手的抖動,
練拳的人都很強調基本,原因在基本可以很自然的調整身體結構,
也就是腰椎自然豎直並不是刻意練拉直的,
吾讀諸子太極圓圖而悟,打太極拳須明纏絲精。
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陳小旺老師即將回大陸接任陳氏太極掌門人,
這次(7/10-7/14)是最後一次來台灣教陳氏太極拳,
我學拳的過程,陳小旺老師先後來台灣兩次,
第二次人比較多,我站的距離也比較遠,
這兩天老師早上都帶著大家打一趟老架一路75式,
打完的時候老師就告訴他們,
老師常說他學歷不高沒什麼學問,也不喜歡看書,
其實我常常把古代的典籍(跟拳無關)唸給他聽,
老師今天上課的時候講到黃仁勳問一個人瑞長壽的秘訣,
人瑞回答說他喜歡看美女,
上禮拜大師姐拿著劍坐著,
我跟他說,大師姐你要小心一點,
在看一些古代典籍的時候,
有些經典要互相採証對照,才能一窺那個年代的主要思想精神,
一個學員的媽媽也每天來跟老師學拳,
他常常覺得自己很笨,什麼都學不好,
老師這幾年隨年紀增長慢慢的把晚上的課減少,
早期他有的課甚至到晚上11點,
在很早期,老師一開始會先教基本(不含拉筋)跟站樁,
至少半年才開始教拳架,
今天一早到場地,已經有一位師兄在我平常練習的地方練習,
人生的每一次誘惑,
在我們心境轉換的過程,都在考驗我們的初心,
人體的骨節很有趣,
老師今天跟我們講到,他的第一個老師很會拉筋,
老師剛學拳幾個月拿到一個小比賽的名次,但他的老師沒有拿到名次,
丹田對我的意義,
在平常行走坐臥沒有意識的自然行氣時會如發電般放射到全身再回流,
今天老師教劍的時候,提醒大家手不要劃這麼大圈,
因為我們練的是身法,
職場數十年,人來人往如潮水來去,
看過太多的例子,
在佛教諸阿含經典中有關於修習神通的原理及方法,
他是一種時空的解脫,
場地很多人不認識王紹楨校長,
就像我壓根也沒法把一些場地新生的名字跟頭兜起來,
陳氏太極劍的初勢很繁複,
到朝陽劍之前有很多過渡的動作,
陳氏太極拳有一種很有趣的橫襠步,
很多人一開始在練這個橫襠步的時候吃盡苦頭,
我練拳不太會勉強自己,也就是我不太喜歡為了什麼結果去練拳,
所以老師教學有個觀念是我很喜歡的,
我記得有一年的台灣盃,我們場地照常出了很多選手,
有年資一到兩年,也有年資3到5年,
高雄給我的印象一直是山頭林立,而且民風剽悍,
老師可以在高雄分享陳氏太極拳,
所謂的關竅,其實在練拳過程中是骨縫微開的狀態,
腰會空掉不是想像放空,
而是打拳習慣把身體重量平均分佈到腳底之後,
很久以前有一個年紀很大的師姐,一來場地就是在講話,而不是練拳,
這個講完换那個講,
昨晚夢見在練拳,其中最清楚的是六封四閉,可是跟老師好像不太一樣,
老師教我的方式跟別人很不一樣,他都希望我打得跟他不一樣XD
每逢人事異動的時候,人的心浮動就很大,
我的工作就是把他們的心安定下來,
一個學員在學習上天生模仿力很強,
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除了外形,裡面沒有任何進展,
一個學員幾年前一直追逐比賽,
靠著太極拳界相對稀有的顏值及體型得到不少裁判青睞,
一早場地下了雨,由小變大,
我本來就很習慣在雨中練拳,而且一打就停不下來,
一個學員有在學禪修,先前因為打拳一直沒有辦法放鬆,
我後來就問他有沒有在站樁,他跟我說有在靜坐,
一個師姐跟我說,有學員很喜歡在我練拳的地方甚至練拳,
我跟他說,沒關係啊,想在哪練就讓給他,
我很少在團體裡面打拳,因為我沒有辦法接受團體的速度,
我從一開始跟老師學拳,打拳的速度就是很快的,
大約去年的時候,
高雄潘義順老師就以高雄市太極八卦掌協會的名義邀請老師到高雄當38式的講師,
我現在都跟場地人說,
他們大概也很久沒出去玩了,
那是因為在古文觀止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