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20
連續兩天,林師提到意氣君來骨肉臣,
在拳架上的體現跟練習,
正是以意領氣,以氣領身,以身領手,
卻不能以過度集中的意念控制肌肉,因為打拳有氣的人不會使用到力量,
也不能用高度的精神力控制指揮氣該怎麼走,因為打拳時太在意氣,氣反而會窒礙難行,
為了讓學者更進一步體會,
林師讓大家先站樁,
站完,我回頭一看,少數原先的面目猙獰,舒緩不少,一片祥和,
移到環工大樓前時,
一名學員問我,他看到我站樁時產生的動作,那是自己動的嗎?
我想,初學者對於氣功產生的氣跟打拳產生的氣,觀念上還很難分辨,
我得林師同意後,自本文起,將分拳架尚未得氣與已得氣兩個部分說明林師拳架內容,
學者可衡量自身情況做為參考,
林師今早所講意氣君來骨肉臣,
對場內拳架已得氣的人相信更有一番體會,
我把進一步的說明放到本文後面,
對尚未從拳架得氣的學者,
我想先區分,氣功的氣跟拳架的氣,有何不同?
氣功的氣以強烈意念控制氣的走向跟路徑,
所以會產生強烈,強大的氣,
即使自發功,也因不自主會不小心去留戀進而控制氣的自體發功,
以意念去驅使他做再進一步的發功,
所以意念驅使下的自發功,常在發功後顯的更疲累,
因為意念驅使下的氣的使用,反而造成身體能量的消耗,
未習拳架者在練習自發功時,很容易遭逢類此的困擾,
至於拳架產生的氣,
如果照我所理解林師講述的拳理,
人體在放鬆狀態下,能產生氣,
動靜皆然,
而氣在人體內的走向,如果我們不刻意去控制他的話,
氣在體內的路徑是自然旋轉的,
無論上下左右或前後,都是螺旋式的進行,
這是因為人體結構的關係,
並不需要做出刻意的纏絲或刻意的畫圓動作,
如林師早上所講,打拳得氣後,打拳時產生的氣會自然把你的身體托起來,
而無須靠肌肉支撐的很吃力,很辛苦,
我們練拳的纏絲或招式,應該跟我們的氣相結合,
如此,身體的動作或纏絲,就不會跟自己的肌肉產生抗衡,
換句話說,
練拳不僅在練跟地心引力的順勢,也在練跟空氣壓力的順勢,
後者呈現在打拳時的情況,就是體內外的浮力,
這個浮力一旦產生,打拳以意領氣時,
纏絲會自然隨拳架產生,因為人體結構本來如此,
內三合的完整契合,也正是在氣的相合的情況下,自然隨拳架誕生,
但對初學拳架學者而言,
重要的還是把拳架熟練,卻不能死練,
否則以後要改就很困難了,
接下來是拳架已得氣的學者,
當我們在林師身旁或附近打拳,總會比較舒服,
那是因為我們身上的氣被林師所影響,
我們身上所被影響的氣活化我們的身體平日比較欠缺放鬆的地方,
所以我們平日緊繃的地方,會像融冰一樣的化開,像春暖花開一樣的,
這是我們打拳產生的氣跟氣功的氣的很大不同,
氣功的氣即使強大,影響層面僅在表皮,
打拳產生的氣,影響(不但對自己,也對周遭人)卻深入各骨節,甚至身體遍布的微小系絡,
而且是同時的,而非單一部位或單一系絡,
但是,我們受影響的情況只能維持幾天,
因為那畢竟不是我們練出來的氣,我們只是受影響而已,
所以當消失時無須失落,
那就跟灌頂一樣,3天就消失了,
所以無論打拳或站樁,如以拳理方式學習,
氣動不是自己故意或不小心有意去控制的,
也不會想要去驅使他,
這是拳架所以蓄的根由,在在儲備能量,
發勁所以不得不發,並非為發而發,
無論站樁或拳架器械,端視練法是否符合拳理,
久習拳架者,練拳不當會有氣積在頭部或上半身,氣色黑黃,託言日曬,
非流汗逞意發洩不足以洩積氣燥氣,
原因無他,
上半身動太多,反而積氣比沒打拳的人嚴重,
反觀拳架,熟練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