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接地,接勁與合勁

2010/4/2

這禮拜老架,林師上到青龍出水,
同樣的,招式的勁路並沒有太大去詳述的需要,
在能產生氣的反彈力前,什麼勁不勁的,都很容易陷入刻意壓迫或催逼自身筋骨的泥澇,
我們還是得回歸立圓的練習,
換句話說,當我們能將內氣在地面產生一個反彈作用時,
那事實上是一個相當程度的各處關節放鬆後的結果,
也就是接地,接地的程度越完整,反彈的力量越大,
相應的,氣會從腳底像水一樣往上蔓延,
(能感受雙手浮起,
此乃於放鬆態,氣將手托起,由以致之,
拙力或拙勁之務去,以此為始,
練法方向,亦以此分野,
逆水行舟,是進是退,任憑取捨,
堅持不懈者,亦仰賴五年,方有行架圓棚氣態常態誕生,
習拳之難,實難在信心,恆心與定力兼具者,麟毛鳳角,
十之八九,卻寧求速求效)
直至,當上盤的氣與下盤蔓延過來的氣產生激盪時,那個恰當的位置卻正好在胯前,
而這個激盪的前置,卻正好是合勁,
合勁的情況,正是我們感受氣機的圓棚狀態時,一個表面張力的誕生,
所謂的五指舒直,在此之際,並非刻意伸直或意念多到整個心念都在上頭的意想加持結果,
五指舒直,正是一個合勁後的結果,
也是一個氣在人體不斷凝聚相合而棚的結果,
當我們能有一個圓棚的合勁狀態時,
我們才敢認認真真的,開始去感受去練習,什麼是接勁,
不需要再考慮身體應該擺什麼位置,
不需要再用心思在應該站在哪個角度,
更不需要再去花心思想什麼讓人意想不到的獨門的又怕人學去的絕技,

一個行架完,氣也行飽了,一個身心舒暢的一天的開始,
既是不斷借地,沒有多餘力量的消耗,卻是氣如泉湧,
整個身體包括整張臉,就是舒服的氣在充盈流佈,
皮膚像透氣般,..........氣與拳架的相輔相生,
無論內外,無論行者觀者,均感行架當下這世間一切的美好,
最後僅以,與林師課後望日時,林師所講的一段,
祝福各位師兄姐,
以下:
當我們放鬆時,我們身體的每一部位每一點能自然歸位,
那時,我們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表現在行架,

我們也以此能得到最大的身心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