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禮記學記第十八之六

2009/7/14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
以有志於學矣。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譯文:

單靠死記一些零碎的知識,不能作個好教師,一定要(有淵博的知識)隨時準備根據學生的提問,並給以圓滿的回答才行。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然後告訴他是可以的;告訴了他以後,仍不能理解,就不要再講下去了。



高明的冶金匠的兒子,一定要先去學縫皮襖;高明的弓匠的兒子,一定要先去學編簸箕;用來學拉車的小馬,剛好相反,要放在車後跟著走。君子懂得了這三例子(了解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反復練習、循序漸進的方法)的道理,就可以有志於學了。



古代的學生,能夠對同類事物進行比較研究。鼓不是五聲的一種,而五聲中沒有鼓音,就不和諧;水不是五色中的一種,但五色沒有水調和,就不能鮮明悅目;學習不是五官中的一種,但五官不經過學習訓練就不會有良好的運用;教師不是五服之親的一種,但沒有教師的教導,人們不可能懂得五服的親密關係而相親相愛。



君子說,德行很高的人,不限於只擔任某種官職;普遍的道理規律,不僅僅適用於一件器物;有大信實的人,用不著立誓約而後才相信他;天時有四季變化,無須整齊劃一。懂得這四項道理,就可以有志於掌握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時候,都是先祭河而後祭海,這是因爲河是海的本源,而海是河的歸宿。分別源委,這才叫掌握了根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