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林師講到倒捲肱,
38式的倒捲肱跟老架的倒捲肱有些差異,
因為38式的招式基本上是新架跟老架的綜合精簡版,
因此38式很多動作都有新架招式的成分,倒捲肱便是一例,
如果師兄姐誤以為38式的倒捲肱可以老架的倒捲肱等觀而輕忽,那就很容易失諸遺憾,
我們過去不憚其煩的強調林師課堂教授觀念的系統性,因為每個原理彼此之間都環環相扣,
以倒捲肱為例,外觀上的纏繞是一個結果,不是練法,萬勿以手腳或肢體的刻意扭曲旋轉以為纏繞,
陳氏太極拳的纏絲,以立身中正,虛實分清為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
肢體過於著重扭曲,既違背立身中正,任意加工也很容易變成雙重,
扭轉是陳氏太極拳的大忌,嚴謹的說,甚至連太極拳都談不上,
今天林師提醒師兄姐基本步不要輕忽練習,是因為看到師兄姐的下盤有感而發,
林師過去要求沒有練習走基本步半年以上,不教拳架的任何一式,
原因即在於,基本功的練習在於逐步捨掉身體的慣性思維,
而在逐步捨掉身體的慣性思維前,如果先學拳架的招式,原本身體的慣性思維就會直接烙印在日後拳架的每一個招式上,
所以我們常說, 學拳容易改拳難,就是難在先學拳架只會專執於招式,而完全忽略反向思維應落實在身體的每一吋肌膚,包括觀念,想法,價值,態度,甚至人生觀,
而如果把捨掉慣性思維誤以為是沒有原則的韌皮,身體練到韌皮,心也練得很韌,
那麼這樣也是把拳練死了,因為捨掉慣性思維的步驟建立在立身中正,虛實分清的基本要求上,連基本原則都沒有,怎麼會有掤勁,
這就是為什麼正確的招式其實不在角度姿勢,卻在拳架的道理,
如果學拳練拳能夠有這樣的認知,就不至於指鹿為馬,因為他分得清也看得清馬跟鹿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
如此,我們在練習任何招式時,就不至於出現為了作出拳架招式外形而刻意的加工,
因為加工的動機就是原本身體的慣性思維,
以倒捲肱為例,如果我們能認識到纏繞的基本原理不在扭轉,
我們就能在立身中正,虛實分清的基本要求下發現, 每一個纏繞的每一動都是無數個完美的空間對稱,
而沒有學過拳架的人在學拳架招式之前心無旁騖的練習基本功,他不會也無法想著拳架該如何打,就避開了刻意打的過程,反而能夠更快速的捨掉身體的慣性思維,
等到學拳架招式時,他不用再去想打拳時身體該如何反向思考,因為捨掉慣性思維後的身體會自然反向思考,比意念或反射動作都還要快,
這個就是拳架能自然產生練氣效果的基本原理,
這些原理彼此之間一直都是環環相扣,非常的緊密連貫,
各位師兄姐如果只是想學拳架招式,只是想要會打而已,不用千里迢迢跑這麼遠這麼辛苦,還要常常被林師責備不用心學習,
外頭多的是幾天就能教一趟拳的場,也多的是不吝讚美各位資質天縱英才的場,
各位自己千里迢迢跑這麼遠這麼辛苦來找罪受,為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