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週六老架班開班公告

2012/9/25

林師將在10月中旬開設週六老架班.
********************************************
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我們的母拳,
今天跟林師在高院看完刀,我跟林師都覺得高院的學員刀打的很不錯,
林師問我,我們兩個的眼光怎麼跟別人都不一樣?
我想了一下說,我想是這樣的,
學術上有一個名詞,叫做目的與手段的錯置,
練拳過程中也會發生這樣的情形,
我們練拳來提升身體的質,這點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我們練拳是為了練身體,不是為了練拳來練身體,
以致於我們觀看的角度,是站在讓身體透過練拳來獲得滋養的角度,
在目的與手段錯置的情形,是透過練身體來達到所企望的拳架效果,也就是拳經拳論講的東西,
而從我們觀看的角度來看目的與手段錯置的情形,
卻是看到行架不順,胸悶,頭皮發麻,等等消耗身體的現象,
而不是一般人所驚豔的高危險技巧,
我們將委婉的用語再稍簡明,
任何拳經拳論所描述的現象都只是練拳的結果,
方法不正確或時候未到前所亟力達到的拳經拳論要求,很可惜最後都會走向極端,
意氣神,不是刻意表現出來的,
是因為身體透過拳架日積月累的疏通閉塞的經脈,
因經脈疏通而讓身體達到一氣貫通,
而身體因為一氣貫通的條件成就,在行架中自然同時產生意氣神,
換句話說,一個起式,能帶起陰陽二氣,和則氣清,乖則氣濁,
這是起式的重要性,
也是拳架的設計意義,透過拳架來加速人體深層經脈的開通,
至於拉筋,鼓動丹田,強烈意念導引氣的走向,高度精神力等等練習方式,是扭曲拳架原始設計的變形,
上述把身體搞得很複雜的練法能短期達到拳經拳論描述的外形,堪稱終南捷徑,
卻是與拳架的道理貌合神離,
體如槁木死灰,與拳架滋養人體的效用漸行漸遠,
這是我們的觀點來看目的與手段錯置的情形,也是我們看拳眼光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誠懇希望,週六林師教授老架時,各位能避免目的與手段錯置的情況,
從每一式的拳架設計裡,得到經脈溫潤舒張的妙用,

入寶山若空手回,豈不遺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