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14
一般人在打拳時要放鬆是很困難的,
也因此,很難在打拳時自然產生氣,
林師不斷嘗試讓大家由不同的法門感受身體蘊藏的特殊能量,
但終究,我們不能離開拳架,
因為,方便法門只是圖個方便,
氣如果無法與拳架相結合,都只能遊走在表膚,
無法往身體內層層深入,
林師教授拳理,不以意念導引氣的路線,
因為拳架本身會自行導引氣在體內行走,
我們強調氣路,是這個意思,
拳架中的氣路形成,口鼻呼吸一變而為皮膚呼吸,
(這是質變的開始)
行架時不斷行內外氣交換,
這是打拳時立圓跟平圓的過程,而且是附隨的情況,
氣?我們練拳,不特意練氣,
因為人本來就有氣,打拳能讓氣走的更順暢,
在氣路形成後,氣產生的強大能量,從體內至體外,發而為勁,
是因為氣的飽滿,於行內外氣交換的瞬間,不得不發,
非為發而發,
所以,沒有氣而發勁,無論慢速或快速,都是為發而發,
缺乏氣在體內的保護,為發而發將不得不動到筋骨,也不得不傷到筋骨,
我們說對稱,並不是一個直線的2端而已,
對稱是一個立圓中的無數個對稱,形成的八面支撐,
氣在內外,就是掤勁,
沒有氣,也無所謂掤勁,
人體有70%以上是水,水因音樂而生波動,氣亦如是共振,
這無數個對稱在空間感加大後,無數個立圓隨之形成,
拳理論述,何其易也,
能否應用到拳架中,能否擺脫體型因素干擾,
能否一動,即見氣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