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07年3月22日 星期四

心得一篇(鄧世宏)

鄧世宏是老師在彰化的其中一位學生,還沒跟老師學習之前能細微觀察氣勁走向,
佛學造詣甚深,業務雖然繁忙仍抽空學習,對老師非常尊敬,本文為他跟老師學習2個多月的心得.

心得一篇 2007322 鄧世宏

大部份的人第一眼見到太極拳都會被其外在拳架所吸引,總是不經意的提出天馬行空的問題,找出一些專業書籍及論文報告詳加研讀,當然也被其深奧的解答給迷惑,又看不出所以然來,只是一股腦兒的提問武俠小說才有的神奇情節,其實把太極想成是運動強身是多數人的想法與看法,那也無傷大雅,那首先閒聊簡單的手臂運動吧,這裡不述及專業學說與名詞解釋。
談到手臂運動,就會想到手臂肌肉、骨骼與運動神經的關係,肌肉在人體所扮演的角色是很有趣的,它很巧妙的利用化學能直接轉成機械能,借由運動神經傳來肌肉收縮的訊息達到手臂的運動,而骨骼扮演支架角色。那放鬆的手臂是肌肉處於舒適的狀態,輕挪慢移所需的能量最少,同樣也可以達到想要的運動方式,肌肉的負擔少,持續力更好,又當上臂鬆開時,頓時感到身體有一股上升的能量,這時才真正感受到其實太極不是只有外在拳架,還有內在的東西,依著“鬆”這個字,可以慢慢體會出人體的協調律動,所以太極首要一個“鬆”字,再依個人特質與理解力,慢慢的接觸這門中華文化特有的瑰寶。
一般刻板印象都將肌肉的線條與美感放在感觀上第一順位,追求健美先生的體態或是模特兒的身材,這些情形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那換個方式想想,由不同的體態與身高,透過簡單的太極導引,達到整個身體平衡的律動美,仍然可以組合成具有魅力的美,如同發現自己的特質,融合太極的美,依然可以組合成色彩繽紛的美。
  “落胯”,想必是必經的過程,也是重大的挑戰,錄影帶重播幾千遍也不厭倦,一看再看,總想從影片中得知其中的奧妙,在反覆練習做動作的過程中,總依模仿的姿勢學得三分樣,七分不像樣,沒辦法得知落胯的舒暢,只有換來膝關節處隱隱作痛,這時想想別的方式解決問題,找指導老師問出個所以然來,原來是鬆開全身所有關節、放鬆全身所有肌肉、拋開煩人的所有思緒,這時才能真正踏入太極拳的門檻。
  “靜坐”,是初學者體驗自己本身特質的方式,在此過程中,雜念罄竹難書,一刻也不得閒,思緒赤裸裸的攤開來檢視,經過一陣陣的頭昏眼花的過程,思緒還是離不開“to be or not to be ,周公來點名,口水不禁流下。不過功夫可以日積月累,思緒經過淨化後,“簡單”二字立湧心頭。
“站樁”,每天必要的功課,簡簡單單的入門站樁,確有著檢視自己特質的功能,從姿勢錯誤換來全身酸痛開始,到簡單的氣動,這門功夫確實是體驗“氣”的第一步,連最基本的丹田位置也可以體驗出來,更是進入太極身心律動的必修課程,每天上演著相同的站樁,卻有著不同的情節,天天都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甩手”,為鬆開肩關節入門課程,宜全身放鬆下進行,採鐘擺方式操作,每當手臂於最高點時,再次鬆開肩關節,讓手臂與全身達到平衡律動,不宜用力甩動,可避免運動傷害,慢慢的可以體驗出“鬆開”的字意,為日後鬆上盤與發勁做準備。

初學者難免有一些希奇古怪的問題,這些問題也不斷的重複上演,像是一部精采的肥皂劇,任何初學者都無法逃避,筆者學習太極基礎入門才2個多月,期間多因業務煩忙而耽誤學習進度,但不敢對基本功課有所怠慢,每天必勤加練習,由於姿式不良與不夠鬆的狀態,難免會有一些運動傷害,當然授業解惑的指導老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此對 林麗雲 老師致上十二萬分謝意,感謝您堅守崗位,不斷付出辛勞,為著三分像樣七分不像樣的可愛動物區的初學者勞心勞力,有您的付出,這群可愛動物區會進化成草食動物區的溫馴,再進化成肉食動物區的兇猛,而羽化成美麗的鳥類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