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動心忍性


暑假,
老師命我利用晚上教幾個小孩,
我本考慮陳氏太極劍以利跟隨老師假日班進度,
後來想想還是改從38式開始,
沒有拳架的基礎直接入手器械,
我想對初學者是要求過高了些,
時間的關係,
也因為打拳是一種興趣而已,
我們沒法要求初學者跟著自己,亦步亦趨,
以要求完美的眼光嚴苛對待其他人,
徒增教者與被教者雙方面的挫折,
為免初學者困擾錯亂,
我仍然以38式作為目前初學者對於陳太的嚐試,
至於有意願深入的,
還是請他們找時間回歸老架,
在本場,老架有著深厚基石的作用,
以老實的眼光來看,
無論何種功法,自己身體的感覺最真實,
老師曾舉另一個老師的教學經驗,
他從不跟愛跟他辯的學生說他是錯的,
另一個學生很不解,這不是害他嗎?
這位練了20幾年的前輩說,
你跟他講那麼多他也不可能聽進去,
他自己的身體會告訴他什麼是對與錯,
老師也以此讓我在教學上與好辯者相應,
拳的東西非一朝一夕的練習,
久了,身體會自行判斷,
週二,老師命我與師兄姊們練習纏絲勁,
儘管連續5天沒打拳,
登時卻起拙火,
傍晚開車回家,高速公路沿途拙火直貫喉嚨,
當下依老師所提醒過的,
若屬溫養一類,
避免意念加注,任其自然,
事後跟老師提到這件事,老師引領師兄姊們纏絲同時也同樣拙火昇起,
當然老師還有別的東西在裡頭,
我想任何時地身體自然產生像老師那樣的現象,
還需要很長一段時日,
今早,
老師教導師兄姊們37式的轉身擺蓮一式,
師兄姊們的問題大多出在對身體的意念過重,
以致於僵滯的地方顯示出意念的著重處,
老師早上提醒師兄姊們練習時應注意的地方,
用意在此,
張滄彬老師曾生動形容圓活如荷葉上的水珠,
我到馬太鞍溼地觀湧泉時,
阿嬤在旁,
我將林師及張老師的話對著阿嬤溜了一遍,
我忽然想到,
對於初學者不應捨拳架而偏重支微末節,
所有的感覺現象多如牛毛,也因人而異,
以此亂了心志,不是很可惜嗎?2008/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