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20121111第八屆台灣盃陳氏太極拳全國錦標賽觀後感 .

2012/11/12
昨天在旁聽林師與陳修姚老師對話,
林師接觸陳氏以前,曾跟陳老師學過42劍,
我很尊敬陳老師,不是因為他大師的地位,

而是陳老師在林師的學拳過程有過啟蒙,
昨天陳老師說,他只要一寫文章,又要得罪人了,
我笑了,
歷來,我們一直努力將台灣盃塑造成專業的陳氏太極拳比賽,
協會的宗旨,推廣與養成過程兼重,而且相輔相成,
對於選手,我們期盼他展現的水準是扎實的拳架養成過程,而不是比賽技巧而已,
對於裁判,我們重視的是,將裁判訓練成從報分,計分,計時,套檢的實習養成過程,
而不是只會拿舉分牌或當主任裁判而已,
更清楚的說,臺灣陳氏太極拳發展協會的裁判養成過程,是你甚麼工作都要會做,而且肯做,
一場嚴謹的比賽,不是只有舉分裁判需要有裁判的證照,
報分員,記分員,計時員,以及套路檢查員也都要有裁判的資格,
而且是由新進裁判從比賽過程中逐步歷練每一項裁判職務,
最後才能成為經驗豐富,流程掌握明快俐落的資深裁判,
至於會不會看拳,懂不懂拳,誠如陳修姚老師所說,
這是裁判要加強自我進修的地方.
我認為,我們不能當了裁判就以為自己高高在上,甚麼都會,甚麼都懂,
我覺得謝總教練雖然個性一板一眼,
但他在舉辦比賽時對裁判素質的要求,真的是比很多主辦單位高很多,也嚴謹很多,
這是我深刻的感覺,
另外一個就是一些裁判對年輕人的偏見,
在過去比賽中常見,因為鼓勵年輕人學習太極拳,
不管打的如何,都給予鼓勵分數,
以至於大人跟小孩同場比賽時,儘管大人打的拳架水準較高,
卻常見小孩分數明顯高於大人的情況,
這其實是要區分情況的,鄉鎮市級的小比賽鼓勵初學者成分居多,
但世界盃,總統盃,以至於全民運動會等大型比賽,
即使大人與小孩同組,就不可以有年齡的考量,
而必須按照選手真正的水準來評判,
但是,卻也不能矯枉過正認為小孩子一定都只會模仿外形,沒有照拳經的要求來練拳,
我們怎麼能夠一廂情願的認為,大人們一定都每一個都打得比小孩好?
比賽是一個相對性的對照,
我們依照這一組選手們的全體表現,來評估選手的水準落在這一組的哪一個級距上,
但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沒有任何一條裁判規則是設計來折辱選手的,
裁判如果沒有當過選手,那麼請將同理心列入裁判的養成過程,
因為裁判的工作不在彰顯高高在上的指導地位,
最後,以林師的一句話做結:

裁判的本質在肯定選手,不在打壓選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