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痛過方知、、、(台北八卦掌,何靜寒老師)

這篇文章是我昨天唸給林師聽,

林師讓我放在部落格給師兄姐做警惕的,
過去對師兄姐好話說盡,聽不聽,都在個人,

何老師文章如下--------------

我這次住院的病因是「1、腰椎椎間盤狹窄併滑脫,2、腰椎損傷」103年5月26日入住雙和醫院神經外科求診,經曾元昀醫師成功施行「腰椎後開併椎體融合器及脊椎動態穩定器置入手術」,於6月9日出院在家休養。
這次事件真的是「刻骨銘心」,如果不能從中有所反省學習,那真是愚蠢之至,所以寫下一些心得,除了希望讀者諸君不要蹈我覆輒,更是提醒自己復原之後不要因健忘而遺忘這次教訓,很多致病的觀念和習慣需要大覺察力或不斷的提醒才能革除,這一篇就算是督促自己變革的針砭吧。

一、痛過方知「拖延」是病!
其實我的腰椎問題已經拖延三十多年了,二十多歲時在軍中擔任通訊修護等工作時受過傷、練拳期間受過傷、喜歡自己搬動家具擺設受過傷、、、,年輕時對這些都不在意,一時的酸痛休息一下就好了,後來是鍛鍊一下就好了,就這樣拖延累積了三十多年而爆發。
「拖延」的病因是「過於自信」,也就是「自大」,五十歲以後更疏忽了身體的客觀變化,一直以為自己還是三十多歲,無論生活上或武術教學上還是重度的使用身體,直到身體喊「卡」,才被迫正視這個問題,才被迫看到因自大而產生的拖延。
所以身體有小酸、小痛就要治好,身上有鬱結之處都要把它揉開,運動要避免「受風、受寒、受濕」,身心有一點不舒暢就要反省原因而化解開來,「累積」之功非常可怕呀!

二、痛過方知「痛」為何物!
「拖延」的另一個原因是能「忍痛」,我從16歲習武,時常把「酸痛」當成「努力」與「進步」的象徵,甚至會引以為榮,像是戰士身上的疤痕。
然而這次的坐骨神經痛不一樣,在疼痛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生產痛排名第三,但坐骨神經痛是持續性的,不但痛入骨髓,甚至痛入靈魂,我幾乎半個月不能躺下睡覺,身心的磨練幾乎達到極限。
我曾經嘲笑美國人愛吃止痛藥,但這次我明白,任何人都不應該承受這種疼痛,更不應該致使他人和所有生物承受這種疼痛,我明白了「止痛藥」或是「嗎啡」,甚至其他足以解除疼痛的方法也是一種「救贖」,我知道疼痛感對人類的重要性,但如果老天要給我一種天賦,我希望我能擁有降低人類疼痛的超能力。
三、痛過方知太太偉大
我的太太鄔麗綺女士學問不高、知識不足,生活上時常會有無俚頭的表現,但是這都跟一個人偉大與否毫無關係。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我太太之前照顧公婆及她的父母都盡心盡力,而最為難得的是她都能保持和顏悅色,一旦感覺自己情緒不對就會暫時離開緩和一下,絕對不給他們臉色看。
這次我在痛中雖能強忍,但太太看在眼裡、痛在心理,偷偷為我哭泣,照顧我的這段時間她自己也腰痛加上手腕受傷,但我每次早上醒來到睡覺之前,都是看到她燦爛的笑容,絲毫不覺得外面的陰暗天氣和傾盆大雨。
我們或許有點學問、有點能力,但這種由「同理心」產生的「愛心」卻更珍貴,然而有時能力愈大反而愛心愈少,真該小心。
孔子說的「色難」,在我太太卻是自然的流露,我自知不如,當勉力學習之。

四、痛過方知責任未了
我們做人當以對他人有益為最低目標,我們習武的宗旨更是「己立立人」,然而這次因為我的錯誤行為造成病痛,連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難以料理,原本應該照顧年邁雙親,卻累雙親為我煩勞,原本應該照顧太太,卻讓太太為我辛苦,這都與我習武做人的初衷違背,有時我們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會錯值輕重,混淆了目標,但這次痛過,讓我領悟先要能照顧身邊的人,這是最基本的責任吧。

五、痛過方知習武目標
我們國術界一直在爭論「中國武術在現代是要著重打鬥還是養生?」,我自己也在此二者間游移多年。
記得當初我自己練拳頭把皮練破了,師父看到罵我一頓:「我們習武是要保護自己,怎麼反而先傷害自己?」
然而這麼多年來在「國術西洋化」的風氣下,國術教學一直面臨「能不能打」的質問,國內如此,國外更盛,所以時常忘記師父的教誨而發展打鬥能力。
但正如我師父說的,國術的目的不是「打鬥」,而是「保護」自己、家人和國家。
過去的社會「肢體打鬥」是達到「保護」目的的方法之一,但在現代社會「打鬥」,尤其是「徒手打鬥」已失去其功能,所以許多主張「打鬥」的武術朋友認為「武術的目的是『打鬥』」,而不提「打鬥」的目的是「保護」。
「徒手打鬥」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就算打贏了,也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以打鬥為目的的武術,從訓練第一天就開始傷害自己,其實不但武術界如此,運動界也有許多這種案例和研究。
在過去或是某種情況下或許有此必要,但在今天是否仍須如此?是值得仔細思考的。
或許有人會問:「那麼遇到類似捷運殺人事件怎麼辦?」,負責任的武術家都會回答「離開」或「使用工具」,絕對不是「徒手打鬥」。
我更要勸告習武的朋友,不要練習「發勁」,不要從事有反作用力的練習,不要追求傳說中的奇功異能,不要嚮往一個打二十個等等,時代不同,需求不同,功能不同,更重要的是,身體素質不同了,為了虛妄的的幻想傷害自己,怎麼說都划不來的。
所以我今後的武術研究將以「養生」為主,把自己活好比什麼都重要。
是為記。 何靜寒於 2014年6月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