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林師講的依然是左琵琶式,
林師說,各位跟他學比較辛苦,
因為他實在沒有辦法看著大家只是把動作做完而已,
所以林師說對各位師兄姐很抱歉,跟林師學拳要很慢很慢,
有時候在林師身旁學,看的角度常常會不一樣,
這裡講的角度不是方位,而是把林師上課講過的拳理從不同的觀點再理解一次,
有時候,文字的瓶頸在於很難對尚未經驗過的人解釋或描述身體的經驗,
這所以對拳經的理解演譯出各種拳論,
文字的侷限又或者,尚未經驗過的人也依然可以洋洋灑灑,下筆頃刻數千言,
這也所以,我們很容易被移花接木的文章迷惑,
到此,我們寧願相信,親眼看到這個人打的拳,這個標準會實在的多,
因為,沒有人不崇拜自己的老師,道理很簡單,不崇拜你幹嘛跟他學,來亂的嗎?
也沒有人不自我陶醉,這道理更好理解了,不自我陶醉,你這個運動沒成就感很快就會放棄了,
回到今天的左琵琶式,
讓人驚喜的不如說,在某個角度,我們不小心看到了林師示範了一次退步壓肘,
儘管林師在講左琵琶式,
這左琵琶式跟退步壓肘有甚麼關連呢?
這所以拳理只要相通,我們就可以學一招,相同的檢省其他了,
既然如此,拳理既然與做人的道理相通,
那又為什麼拳理會沒有辦法影響我們的言行,甚至我們的價值觀呢?
這彼此之間絕對不會是完全不相同的道理,
除非像前頭所提到的文字瓶頸,只是尚未經驗過的人所表達的文字而已,
又或者,其實拳理本來就跟習者的價值觀相通,又哪來的影不影響的問題呢?
附帶一提的是,師兄姐在上過林師今天的講解後,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想見為什麼稱為左琵琶式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