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林師打陳氏太極扇前,都很不喜歡扇子,
直到看林師打過陳氏太極扇後,他們對扇子的印象完全改觀,
我記得林師第一次在場地教陳氏太極扇時,
那看來很明顯就是劍法,又像是炮捶,
其實現在看來,每一套拳械的每一式都有各種拳架器械的道裡在裡頭,
雖然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一些人學習時總在角度招式相不相似,意氣神有沒有明顯到可以讓人看出來,或技巧手法若何,
不過那是他們學習的方法,
我們學拳一開始受林師講授拳理的薰陶,眼睛看的,腦筋思考的,除了空間轉換,就是胯而已,別的甚麼都看不到,
一直到現在,即使在看初學者學習,常常我們的眼睛看到的第一眼已經不是這個人有甚麼缺點,而是這個人身上的四維數可以怎麼樣空間轉換,
最近搬新家,林師對於空間設計的天賦,雖然早就習以為常,
林師從不管風水,但他對於空間方位的直覺讓人嘖嘖稱奇,
然後林師還會順便扮個鬼臉,明白的告訴你,只要不違背做人的道理,人生不用活的太辛苦,
我們年資較久的,常依稀記得林師認真打拳的神情,
現在林師在場地都是在教,初學者很難看到林師認真在打拳,
我的記憶力很好,在於記得林師年輕時打的每一趟拳,講的每一句拳理,
現在腦海中卻只記得林師打拳時的影像,至於林師講了甚麼拳理,想不起來了,
林師常常說,不要跟學員講太複雜的東西,
現在想想,不是因為怕他們聽不懂,是因為不需要高深的拳理來證明,
我老覺得,為了這個做人的道理,林師活得很辛苦,但林師卻覺得我比較辛苦,
就像我們跟林師學拳,我們看林師打拳很輕鬆,看林師教很辛苦,但林師卻看我們學得很辛苦,
原因就在於,拳如其人,你不是這樣的個性,學這樣的拳,當然很辛苦,
換句話說,林師的拳理,來自於他的個性,他的做人,
所以我們看到林師的拳,跟他的個性如出一輒,
我們不是這樣的個性,學林師的拳,如果聽不進林師講的拳架中的道理,而只貪學技巧,那麼即使學了律動,學了神韻,也是沒多久又打回原形,
打個比方說,林師今早要在場地打拳,看到師兄姐沒地方站了,就叫我跟他一塊站遠點,
我說幹嘛,
林師說不要妨礙別人,
我說晚來的都不怕妨礙別人了,你還擔心妨礙他們?
這是甚麼,這就是聽,人跟人之間,你會不會聽?還是想怎樣就怎樣?
沒有這樣的個性,所學到的任何技巧自然跟拳架跟拳理毫無關係,換個方式講,就是毫無協調可言,
又舉另一個例子說,鳳凰點頭,
很多年前,我剛學炮捶時,就看過林師打腰攔肘等連續三個勁,
很可惜,師兄姐從來沒有人看過,即使看過也不記得了,
林師這三個連續勁速度快卻相當到位,
這就是原則,
如果做人沒有原則,就容易和稀泥,壓抑太久,就容易爆發,
做人習慣有原則,到位就會變得很自然,一點都不辛苦,也不會貪,
以前的人說七十歲時能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在現今多長年齡的時代,也不盡然,
不踰矩有多難,一點都不難,不聽不說不做就行了,難在從心所欲,
因為你本來就不是這樣的個性,當然無法隨心所欲,
本來就不是這樣的個性,卻在打拳時要表現這樣的原則,那不是輕易就露餡了嗎?
只可惜,場地師兄姐都強調慢練,卻忘了靜心才能慢,
沒有靜心,打拳只是在拖時間,裝神弄鬼而已,
速度一快,馬上就打回原來的個性了,
我們不把這些從林師身上聽過的招式拳理在腦海中轉換,就只是背下來而已,跟記每一套拳架器械怎麼打一樣,只是會背會記怎麼打而已,
腦海浮不出各種空間轉換,就只能一輩子在力,肌力,肌耐力,筋,拉筋,拉開筋這些練法裡打轉了,
我們說一個人拳架進步,必定是他的歷練更上一層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