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式中,有2個招式是重複出現一次的,
其中一個是前蹚拗步,
前蹚拗步如林師課堂,不贅,
林師在教授拳架時,因應對象,相同教學內容而有不同教學方法,
分解招式是給沒接觸過拳架的初學者,
拳架熟練的人,要有氣感,才能聽得懂林師講的拳架內容,
不然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拳經是結果,而不是練習方法,
也會奇怪為什麼沾黏連隨是從拳架中練出來的,
更會納悶內外氣交換是怎麼一回事,
附帶一提的是,內外氣交換並不限縮於竅位或經脈,
將太極拳的練氣結果限縮於竅位或經脈,實在是太小看太極拳,
我們之前提過發勁是太極拳非常高級的練氣方法,而不是抖而已,
如果只是徒務外觀上彈抖的練習,方向就會往肌肉或韌帶肌腱的來回上下拉扯走去,
但事實上那完全是本末倒置的,
因為沒有氣,發的都是力,意思不是用高度意念集氣發龜波氣功,
練拳不但應該避免受書本小說的影響,還應該避免受電影卡通情節影響,
震腳是發勁的一環,相同的,也是練氣方法,
各位師兄姐常說知道林師的拳好,但不知林師的拳好在哪裡,
原因即出在對拳架的練習方法不知所以然,
而對拳架的練習方法不知所以然,關鍵即在對林師課堂講述的拳架中的道理無法融會貫通來理解,
我在皮夾裡隨身攜帶放了10年的小紙條,
裡面記錄林師當年幫我調拳的每一句話,
每一句會被記錄下來,是因為每一句都都是林師用斥喝的語氣傳達的,
我們那時候學,都忠實的記錄下林師的教誨,反覆的推敲,日復一日的鑽研,
現在的學者不一樣,稍稍被糾正,就找理由辯解,企圖合理化自己拳架的錯誤,
林師的口氣要是稍稍嚴厲,學者就氣呼呼的,愛來不來,或以後都不來了,
甚麼推敲,甚麼鑽研,壓根兒沒有,
卻泰半用林師教學內容以外的海量資料來掩蓋學習的缺乏深入,
更缺乏拋開一切知識障,老老實實單單純純的對林師教授內容的思索,
問題出在哪呢?出在修養的要求不明事理,不辨是非,
修養的要求用在學習上根本就是在自誤,為什麼?放不下自己,還學甚麼呀?
林師調拳,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舉一反三,
為什麼呢?
因為不能舉一反三,我們不會試著去思考林師講授拳架的道理到底是甚麼意思,只會依樣畫葫蘆,
因為不能舉一反三,就沒有辦法把這個招式的拳理貫通到其他招式的拳理,
因為不能舉一反三,就無法在拳架熟練後,把招式外形捨掉,放棄追逐詮釋招式的技巧,
各位師兄姐,各位印象中,林師是客客氣氣的跟各位提醒呢?還是聲色俱厲呢?
我實話告訴各位,林師教學內容從沒有分場內場外,是不是自己學生,
但林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卻明顯可分是客氣還是嚴厲,
如果林師對我講話很客氣,那我可要哭泣了,
因為客氣,就表示這個人的學習根本就缺乏熱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