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師這兩天教發勁,
發勁的現象,也如同拳經描述的現象一樣,
無論是開合,還是鬆活彈抖,還是其他,
我們都不能忘記基本的以形導氣練法,
(因為沒有氣,發的都是力)
否則一樣會陷入把拳經描述的現象當成方法練拳的泥沼,
為了做出拳經描述的現象而在練法上走極端,
為了開而拉筯,
為了折疊而身子像蝦猴,
為了合而壓迫,
為了做出發勁的聲光效果而使用肌肉的力量,
為了做出身法的外觀而不斷暴露空門,
(練習八卦掌時如非使用胯勁,在在處處,空門大開,
是以八卦掌的練習更能檢驗出熊經是否扎實,
學拳若非如此,也不講究拳架的道理,學再多新東西,又有什麼用呢?)
種種不合人體自然結構或取巧而非致力身體質的練法,
卻又納悶為何無法光打拳就有氣,
為了想辦法有氣又不得不藉助打拳以外的功法,
(其實這些打拳以外的練氣功法,對太極拳來說都叫做外功,因為自外於拳架,
千萬不可再混淆了)
惡性循環,拳架依然空空如也,
無論打了10幾20年的拳,對於由拳架自然產生氣的現象,依然不得其門而入,
這就是把拳經描述的現象當練法的弊害,
這都是因為把結果當過程,本末倒置的緣故,
大家跟著林師學拳,
一開始學林師的律動,
此階段的學習原因在於,林師是因為練拳而練出氣的,所以跟著林師的律動打拳比較容易有氣,
(所以這是在林師身邊打拳會感到很舒服,看林師打拳的人會覺得心曠神怡的原因,
原因無他,自然而已)
等到大家由拳架產生氣後,
打拳就要有自己的律動,
不要盲從別人的動作,
這也是林師強調練拳不練招,在練身體的質的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