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本末倒置

2011/1/28
今天林師跟大家講一個觀念,
打拳不要太在意氣,

學員們可能會覺得奇怪,
林師昨天不是才說要打拳練出內氣,拳架才能精進嗎?
其實這並不相衝突,
林師說打拳不要太在意氣,
是不要學員打拳練出氣後,反倒在意氣是在身體怎麼走的,
拳架畢竟是本,
如果太在意氣的走向,反而容易被氣牽著走,
遑論以後要去駕馭氣呢?
人體有絕大成分是水,水的共振機率極高,
因此我們能聽到音樂,身體就能不由自主產生共鳴,
我們練過樁的人都知道,
外觀雖然靜止不動,身體內部卻是動盪非常,
打拳也是一樣的,
但我們卻不能被這些現象操控,
這是因為,氣本來就能隨行架自然產生,自然行走,
我們注意力若是過份集中在氣的走向,氣的感覺若何,
那反而會讓內氣的發展延宕,或者與拳架漸漸切割,
如此一來,好不容易產生的內氣就會失了本體,
所以林師今天強調,氣不過是拳架的一部份,是這個意思,
但是沒有內氣誕生跟發衍,這個拳架就只是一個空蕩蕩的外架,
所謂內氣的發衍,並非意味著氣在身體是怎麼走的,
毋寧說,氣本來就一天24小時在身體裡頭周遊列國,
僅僅內氣誕生時開通各處竅位,
竅位一開,氣的流量就變得強大而明顯,
尤其共振時,能與身體各竅位形成磁場,
而先天氣,都是橫向走的,
直立的走法,那是後天練來的,
這是脈輪的由來,
若不明此,橫加蠻練,強用意念導引,反而會將中脈往極端練去,
這是林師說打拳不要太在意氣的意思,
因為氣圈或脈輪的形成,是內氣的質量足夠了,身體自然產生的現象,
失了本體,就容易倒果為因,
所謂的氣路,就更談不上了,
因此,我們所謂的氣路,並非用強大的意念催逼,趕騾子,
而是在拳架的設計下,慢慢的將身體不流暢或有窒礙的地方,
減少有不圓滿的地方,減少有斷續的地方,
這是合勁所以是氣的相合,打拳需要適時換勁的根由,
失了本體,以上都失了憑藉,他沒有辦法成為環環相扣的系統,
只能割截著練,拳架跟氣分開練,
分開練很快,
但割截的結果,若加上貪多嚼不爛,練這個退那個,
合著練很慢,龜速,
卻是逐步滋潤身體細部的經絡,
時時有太極並非意味著無論什麼時候都得找個好地方打拳,
那其實是將拳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
不分季節天候,無論環境優劣場地適宜與否,
那已經變成你的細胞,你的思想,你的節奏,
一開始我們得養成這麼一個習慣,
一開始就穿蹺頭鞋,習慣就很難養成,
就這麼在場地打拳的一丁點時候練,
實在是小看拳了,
拳可以很簡單練,練出來的東西也會很簡單,
我們在拳架上有多用心,花多少時間,
一天,我們還沒起床的時候,
在床上突然靈光一閃,某些某些,就出來了,
還沒到場地的時候,梳洗,
要上班的時候,玩玩方向盤,
等紅綠燈的時候,我們怎麼將走路,快步走,像打拳一樣的銜接起來,
是了,
早上打拳前,扣去暖身,嘴功練習,一趟拳10到15分鐘,
足矣,
若,僅僅在意外架,細心雕琢,
每天不休息練足3小時,10年後還是一樣的,
因為他沒有辦法由裡而外,
因為缺乏內氣,拳架的進展就受到侷限,
因為我們都會老,隨著年齡增加,
嘿,怎麼越打越難看,
實在不是退步的關係,
而是年歲漸增,年輕體態的優勢不再,
拳不過很忠實的呈現原貌而已,
我們看拳,提醒學員們,也不過狠心的將學員拎到孽鏡臺前,
只是有的學員受不了而已:p
******************************************
都說道本技末,

卻常見,本末倒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