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禮記學記第十八之二

2009/7/7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
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譯文:
古代設學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閭」設有學校叫「塾」,每五百家的「黨」有自己的學校叫「庠」,每一萬二千五百家的「術」有自己的學校叫「序」,在天子或諸侯的都城設有大學。



學校每年招收學生入學,每隔一年對學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學生斷句分章的能力以及辨別志向,第三年考查學生是否專心學習和樂於與同學相處,第五年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廣博學習和親近老師,第七年考查學生討論學業是非和識別朋友的能力,如果能做到,就叫做「小成」。第九年學生能舉一反三,推論事理,並有堅強的信念,不違背老師的教誨,就叫做「大成」。唯其這樣,才能教化百姓,改善風俗,周圍的人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會來歸順他,這就是大學教人的宗旨。古書上說:「小螞蟻常常學銜土而成土堆,然後才能做成大窩。」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大學開學的時候,(天子或官吏)穿著禮服,用芹菜水藻祭拜先聖先師,表示尊師重道;學生要學習《詩經.小雅》中<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篇敍述君臣和睦的詩,誘導他們為國家服務的感受;要學生按鼓聲開書箱取出書籍,是要他們虛心學習;有教鞭,行體罰,是要他們有所戒懼,能遵守禮節;(學生春季入學)天子諸侯沒有行過夏祭,不去考查學生,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按自己的志願從容去學習。教師隨時觀察學生,而不要反覆指示,以便讓他們用心思考;(年長的學生請教教師),年少的學生要注意聽,而不要插問,因爲學習應循序漸進,不能超越等級。這七項是施教順序的大條理。古書上說:「在教學活動中,學為官的人先教以任官的職事,學為士的人要先培養高尚的心志。」就是這個道理啊!

大學的教學活動,按四時節令進行,各有正式課業;休息的時候,也有課外作業。不學調弦雜弄,琴瑟就彈不好;不學習各種譬喻,就不能學好詩經;不瞭解各種禮服,就學不好禮儀。可見,不學習各種雜藝,就不可能喜好所學的知識。所以,君子對待學習,心裡常常思考、受業時要學好正課,連休息、遊戲,都要學習。唯其這樣,才能安心學習,親近師長,喜歡朋友,深信所學的道理,儘管離開師長輔導,也不會違背老師的教導。《尚書.兌命》篇中說:「只有專心致志,謙遜恭敬,時時刻刻敏捷地求學,學業才能有所成就。」就是這個道理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