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2009/3/13
我一直想讓師兄姐們參考古文,
實在不是只是因為他優美而已,

而是我們常見對於文字容易望文生義,
在很多領域都弄出很多誤解,不只拳經拳論而已,
陳鑫太極拳圖說引用了大量的前人典籍,
這是在當代的背景下,先賢的言論就是先人智慧的集結,
不會只是濫竽充數而已,
古代文人多熟讀四書五經,
陳鑫做過貢生,引用先賢的言論來解釋拳理,
這是再合理也再自然不過了,
現代有見為文,以陳鑫文人背景指陳鑫不會打拳,
那就好比認為理工背景的缺乏人文素養,也絕對寫不出精彩文章一樣,
那是犯了刻板印象的毛病,
抄襲的講法更無稽,
你可以說他節錄,但不可以說他抄襲,
抄襲對古代文人是非常嚴重的侮辱,
抄襲是把別人的文章搬過來當成自己寫出來的原創,
我們不可以用這樣對書中內容一知半解又不瞭解時代背景的形容,
來羞辱一個耗盡十數年心力將陳氏太極拳典籍化的陳氏先人,
試問,即使我們有唸過一點書的當代人,
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拜訪你,你覺得非常高興,
很自然我們就會想到有朋自遠方來這句,
我們很少會再加一句,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
因為我們唸過書的都把這句背到滾瓜爛熟了,
我們也都認為大家都知道那是孔子說的,
所以我們會忽略加上孔子說,那也是很自然的,
陳鑫當時的背景,四庫全書是一般文人多熟讀的,
他哪裡會想到百年後的人會連古文都不熟了,
看歷史的人常犯的毛病就是拿當下的觀點去評論歷史,
打拳的人不看拳經拳論也就算了,
看了又常用自己的背景去論斷其他拳種,
相輕者不只文人,武人也不多遑讓,
我看書總喜歡先看序,知道作者的時代背景,
內容為什麼他會這樣寫,
就像你要怎麼去瞭解去用食不知味這句成語,
很多人吃飯很快,囫圇吞棗,所以忽略食物細嚼慢嚥後的真正美味,
也有人是他生病了,也可能害相思了,工作作不完,
他根本沒有辦法好好享受食物的味道,
我們如果用我們的偏見就容易預設立場,
把食不知味看成是不知珍惜,浪費等負面的評價,
就鬧笑話了,
前一篇陳鑫的文章引用孟子公孫丑的一段,
我怕師兄姐們聽過有印象但不知道意思而覺得那不重要,
節錄翻譯如下,
請師兄姐仔細留意,古代文人下筆,嘔心瀝血,
我們萬不可以輕易懷著贅文的想法,
或為了闡述自己的立場,證明自己才是對的,
只擷取自己想看的或看得懂的,
師兄姐,文章所以能傳千古,
並不是文傳千古的作者當時想要流芳百世而下筆,
而是他以千古事的戰戰兢兢鞭策自己,
所以即使當代遭受誤會挫折,他也不改他的志向,
陶淵明蘇軾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
不需要再講故事了吧.
******************************************************
孟子˙公孫丑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語譯:
在涵養的工夫上,既不要忘記聚集道義以培養浩然正氣,也不要
因為正氣不充足,就想要想盡辦法幫助它生長。
孟子談到如何培養浩然之氣時,曾經舉了“揠苗助長”的例子。孟子利用這則
寓言故事,說明一般人養氣,多數都像宋人那樣揠苗助長。有的人認為養氣沒
有益處而丟開它,這就等於種田卻不替苗耘草,最後仍然得不到效果一樣。有
的人養氣未成,卻硬要幫助它速成,這就和拔苗助長一樣了,不但沒有益處,
反而害了它。因此,想涵養我們那股浩然之氣,千萬不要忘記把聚集道義當作
一件事,更不要忘記讓它自然生長。也不要因為它不夠充足,就想助長它。因
為這浩然的正氣,是集聚平時所為的一切道義,從內在發生出來的,並不是在
外面竊取 一兩 件偶然合於道義的行為就能得到的。所以說“勿忘勿助”是形容

涵養的功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