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06年4月10日 星期一

我的太極拳經驗(蔡嫦娟師姐)

回想學習太極拳至今已有兩年半時間,這段期間可謂收穫頗豐。首先是養成了早睡早起之習慣,過去經常賴床的我,現在一覺醒來,想著要去打拳,便全身充滿動力,不再賴床。再者,練習太極拳也使我變得更精神、更健康,過去經常有的毛病,像是腰酸背痛、雙腳無
力、精神不濟、易感疲倦等,都得到改善。第三,因為早起學拳,也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大家因學拳而結緣,在工作與家庭的平淡生活之外,添增了許多人際互動的樂趣。

在我過去的人生裡,跟任何的運動都是沾不上邊的,不會跑、不能跳、手腳慢鈍、甚麼球類運動都不會玩,是個標準的病態都市文明人。學習太極拳之前,我也曾為了健康的因素,試過培養運動習慣,像是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羽毛球等,但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一項能夠持續下來。好逸惡勞,四肢不勤的結果,人未老而體先衰,稍微走路、爬樓梯,或是提一點點重物,即讓我氣喘吁吁,不堪負荷,雖未罹病,這樣的生活及生命品質,其實是相當病態的。幸好,特殊的機緣讓先生開始接觸太極拳,而我也因他的介紹,而有機會接觸這一傳統的武學。

一般人都認為太極拳是屬於老年人的運動,而不喜歡接觸,我一開始也有這樣的觀念,不過看過林麗雲教練打拳後,即完全改觀。林教練行拳流暢細膩,柔中有剛、剛中帶柔,快慢相間、虛實分明,很能將太極拳之美充分展現出來,連我這外行人也深深被吸引,很想要學習這中國傳統的武術,於是便下定決心,要好好跟著林教練學拳。林教練對拳法有深刻的體認,一方面固然深具天分,另一方面,勤學恐怕更是她能精進的原因。在中興大學的練拳場地,林教練經常提及她過去練拳的經過,與吃過的苦頭,讓人不禁佩服她的決心與毅力,也更深刻體會到,成功沒有僥倖。另外,林教練也常分享她對拳理的獨到見解,並且善用比喻,讓原本深誨難明的拳法心訣,變得淺顯易懂,有了這些分析,學員們更能體會拳法的道理,而於練習時加以應用,所以學員們都能很快進入狀況。

除了林麗雲教練之外,謝棟樑總教練也經常到場指導我們這些初學者。謝教練對太極拳的造詣頗深,跟他學拳的人很多,雖然在謝教練的眼中,我們這些初學者的拳,幾乎招招需要調整,但謝教練總是很有耐性的一招招講解、示範。而學員中因為大家學習進度不同,有時需勞煩教練一再演示,謝教練也從無不耐煩之臉色,讓人不禁佩服其待人之寬容敦厚,與充沛的教學熱忱。

另外,安守剛教練則是在氣功方面給了我許多的指導。幾次聆聽安教練對氣功與太極拳的心得,深覺佩服,安教練是一位身體力行的實踐者,總是將書本上的知識,實際體驗在自己身上。他最令我深刻的一句話就是:「我問我的肚子」,每當學員有氣功方面的問題請教他,他若無類似的切身經驗,便說我可以問問我的肚子看看氣是怎麼走的,一位將自己身體做為氣功實驗場域的老師,並能公開與大家分享,毫不藏私,實在令人欽佩萬分。能在幾位教練的指導下練拳,我深覺三生有幸。教練們無私的奉獻,盡心的教導,甚至經常為了教拳而犧牲自己私人的時間或生活,對於這些教練,我的內心有無限的感佩,也經常督促自己,學拳需更加用心,以免辜負教練們的殷殷期許。

太極拳雖是武術,卻不似一般張牙舞爪、虛張聲勢、以攻擊致勝為主之武打招式,太極拳的武學精神是內斂而保守的,重的是「守勢」,而非「攻勢」,這一特點使其在武術的本質上,少了些魯莽霸氣,而多了一份從容沈穩,我想,這也是它能令許多人深深著迷而致力學習的原因之一。例如,「手抬不過肩」是太極拳行拳的一大原則,其道理是過肩出拳容易失去力道,不利攻擊,並且反而易被敵人抓住手臂,而落於劣勢,因此不是高明的手法。可見在太極拳的拳法中,「守」重於「攻」,而在「守」的當中,等待時機,再以四兩撥千斤之勢,取得制敵之優勢。另外,太極拳也是一種講求「放」與「捨」的運動,以推手為例,在敵我對峙的緊張之時,卻必須徹底的放鬆,不可緊繃,否則即落人可乘之機。這樣的攻防之道,實是富含哲理的,若非有極大的智慧膽識,一般人實難做到。這好比人生的許多事情,看似得卻是失,看是失卻又得,實無須事事強求,必要能放得、捨得。學習太極拳,除了健身之外,對心性的調養,與對人生事物的觀點有了不同的體悟,也是始料未及的。

外行人看太極拳,總覺得無非是一些緩慢動作的比畫罷了,沒什麼了不起之處,殊不知太極拳之學習極為不易。一套拳,要把每一招式的動作學習至精準,已是不易,必得有許多條件的配合:落胯、收尾膂、立身中正、虛靈頂勁之外,還要求動作之間的協調性。然而動作的精準還只是基本的要求,僅能算是「形到」,勉強算是學習到皮毛之處,太極拳的精髓,更在其內在能量的孕育與釋放,同樣行拳,若只是「形到意不到」,其結果可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所以,不單只是外在的拳法需要學習,太極拳內在的精神,更是需要透過用心揣摩,心領神會,才能竟其功。論起這樣的拳經拳論,我這學習兩三年的人,只怕還是太極拳的學步兒,走起路來搖搖晃晃,距離走得穩、甚至能跑能跳,尚有好長一段距離。

不過,這又何妨,我對太極拳著迷也在其意境之深,永遠有追求不完的境界。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總有面對不完的挑戰,好不容易學會將手放鬆,肩膀又頂了起來;才剛剛覺得自己能將重心移好,虛實分清,又發現未能顧及轉腰落胯;正慶幸稍稍能體會以腰帶手,卻又忘了力落湧泉。一套拳,兩三年打下來,仍未能稱「形到」,只能不斷自我要求,精益求精,絲毫不能有所懈怠。這樣一種運動,其境界的追求,並非一蹴可幾的,而是值得窮一生之精力來精雕細琢,否則無法達到至善至美。而這,正符合我一貫的緩慢人生哲學。其實,緩慢中自有風景。現代人一切講求快速,講求效率,而忽略停下腳步,用心體會,有時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身體健康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我這手腳魯鈍之人,人生雖不精彩,也慶幸身體尚未發出嚴重抗議。我希望透過太極拳的學習,在緩慢放鬆的情況下,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讓身體能夠重新找回活力,找回內在的力量,讓生命重新燃起熱度。這樣的祈求,是要用整個餘生來追尋的。在學習太極拳的路上,我寧用一步一腳印的方式,緩慢前進,用心體會。


正是,學太極,何需太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