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太極拳與日常生活的法寶 --以柔克剛(黃啟鴻師兄)

 三年前,有幸進入雲觀學苑學拳,在林麗雲老師的熱心教導下,漸漸明白陳氏太極特有的纒絲勁,是以身法當作引擎,用意發動,
由體內氣流導引周身,上下一致地成圓運轉,從而能夠以四兩微力,撩撥千斤重擊.因此,十多名壯漢同時用盡吃奶之力,也推不動陳小旺大師站立原地.對峙不久,壯漢們便就氣喘如牛,流汗如雨.這不是以柔克剛的實際演練?
    如果確認這個事實,那麼我們就有可能把太極纒絲精的道理,投射到日常生活之中,一樣也可以柔弱勝剛強.若是有人持強而來,我且放鬆自己就要鼓起的六塊腹肌和拳頭,轉而以纒繞身法借力使力,在纒捲收放裡,找到可以走化敵力的關鍵,是輕輕一掤,或者順勢一捋,將對方力道轉向高空,轉向大地,那麼再強大的六塊肌力都要功消勁亡.
    將太極拳理運用到日常生活,便是事事不持強逞暴,凡事柔中求勝.如狗吠火車,便是以強對強,結果是累壞了嗓門,卻也只好眼睜睜地目送火車揚長而去.
    專氣致柔可以說是貫穿拳理的四字真言.小弟不才從一開張練拳起,就困惑在掤、捋八法奇正轉換的迷陣中,身與手說什麼也不肯與「中正」掛鉤,老是信心滿满的把身體搞得歪七扭八的,屢教屢改也不見正果,仿彿地震不來,我也非把自己整垮不可似的.

   然而,奇怪的是你看林老師打拳,卻柔如行雲流水,手掌就好比水中浮蓮,一花開五朶--美人手,瓦楞手,劍指,小指、姆指分頭引領其他四指,指指柔中寓剛,如川流潟湖,如雲縋綣飄飄.所以,你看她打拳,的確令人賞心悅目.我這麼說,相信一點都沒有浮誇.
    可不是,林麗雲老師天天講,"「聽話照做」我們練太極拳,要以意導氣,讓全身節節貫串,要立身中正,氣沈丹田和湧泉,雙膝不吃力,鬆腰落胯……..” 可說句句不離經,字字符合陳氏太極精義. 一遍又一遍示範,不憚其煩,如何身動手不動,原空位與原體位如何接應...真是傳絶學廣善緣,願天下有心人都能一技護身.
    她常勸說學員,光聽話不照做,或是不聽話自搞拳法離經練拳,那就是練一百年,也難免到頭一場空.  
      林老師善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比喻中,夾敍夾議,生動簡易地闡釋太極拳拳理與盤架內涵.例如:樹幹如身,透過虹吸現象,使氣遍行全身,枝椏則迎風搖蕩,如同四肢隨身跟動;又兩片十字型竹片如骨,就能撐起百節蜈蚣風箏冉冉上天,藉以說明十字勁;還有波浪鼓中分為二,二邊繩槌如同二肢手,一左一右各掌半邊天,說明虛實要分清;還有氣球在地上連續滾,沙漏沉落都顯示水必往下,氣沉丹田.在雲觀,太極拳理一點都不神秘,拳跟生活息息相關,道理俯拾即是.走路可以練拳,站立如椿也可以呀,看電視更可以練座拳”,躺下來練氣,將頸背,委中,腰背成直線貼在床上,效果更見宏大.
      光說不練可不是雲觀的風格,林老師日日招招示範詳解拳架如何走轉,身法怎樣帶起四肢,又如何連接周身一致的纒繞,一開一合間處處得機呼應,靈活的內勁沈綿不斷,左右顧盼間揮灑的氣定神閒,在在都證明她是一位太極拳拳經拳論的擁護者、實踐者和發揚者。
    林老師每一天都會叮嚀學生, ”太極拳不尚肌力,凡出蠻力硬逞強的,就不叫太極拳." “太極拳運動首重運氣、再者沉身落胯,必俟接到擊地後反彈而起的勁道(不是肌肉產生的力量)才能繼續往後的動作,全身九大關節都要放鬆,在節節貫穿的連動中,透過連續沉胯,四肢隨身而動.手、腳只是配角,必須謹守配合的角色.唯有如此,太極拳才能夠發揮四兩撥千金的功能,進入以柔克剛的殿堂!”
    林老師常送學生三大禮物---!!!耳際除了林老師演譯的拳經拳論要義以外,最常响起的一句話就是「聽話照做」,這還是要同學們練了又練呀.她反對同學看書看錄影帶學拳,覺得這中間以訛傳訛的可能性很大,林老師很自豪能以自己練出來的成果與心得來教育學生,希望學生們在學程上不要繞  枉路.
    耳垂及肩的老子主張,"兵強則不勝.強居下,柔居上.他留下傳頌千年的至理是"天下柔弱,莫過乎水.而攻堅强者,又沒有比水更有效的.所以,柔勝剛!弱勝強!"跟林老師練拳,若是還硬裡來,剛裡去的,那是把看家本領弄得倒胃口了.

    老子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立下"上善若水的名言,如今,林老師以身法身教說明柔才是行拳王道.看來柔弱勝剛強古今都有同好.練拳或者生活,老兄!何不放下身段,柔以待人,和以處事,做個真正的強人.(黃啟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